1. 首页 > 中职新闻 >

高职院校培养定位(高职院校培养技术人才的作用)

对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中高职贯通

也祝你好运

摘要:2010年起,上海市开始构建以专业为主线、相关专业对应中高职院校联合培养初中毕业生的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两年多的实践过程积累了丰富的试点经验,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这一模式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首先要关注影响其实施有效性的四个核心因素,即专业的选择与确定、中高职院校协调机制的建立、培养方案和课程的一体化设计以及教学团队的配备和培训。同时,为了促进这一培养模式的科学合理发展,应从长远角度分析其在将来一段时间可能遇到的诸如长学制下学生学习动力保持等问题,并从政策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高职院校培养定位(高职院校培养技术人才的作用)高职院校培养定位(高职院校培养技术人才的作用)


高职院校培养定位(高职院校培养技术人才的作用)


1 办学规模应适应当前高考人数下降的趋势。统计显示,从2002年到2007年以来,参加全国高考的学生数一直在不断增加。而2009年参加高考人数比2008年减少了30万,2010年比2009年减少了63万。专家猜测,由于我国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参加高考的人数还将继续下降。而高校录取的人数一直在增加,尤其高职院校大都一直在扩招。应当考虑高考人数下降对高职院校的冲击,适当控制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

: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思考

作者:李钰(1978—),女,重庆人,上海市教育评估院职成教评估所副所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与评估。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2-0054-03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了“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的发展任务。从2010年开始,上海市提出开展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根据上海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骨干行业的需要及职业岗位要求,选择具有较好贯通基础和专业优势的职业院校,进行贯通培养试点探索,进行了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大胆尝试。

一、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简析

培养模式是根据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标准样式与运行方式,是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于一体的作体系,具有实践可作性。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与“中高职衔接”、“五年一贯制”和“五年制高职”等在性质和内涵上有所不同。中高职衔接是指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计、课程设置等方面实现有机的衔接,使人才培养在路径上更为顺畅。“五年一贯制”和“五年制高职”在我国属于同一种培养模式的不同说法,是指在一所学校内把初中起点的学生经过五年一贯的培养,对完成专业 教学 规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颁发高等职业院校的书。这种模式开始较早,在江苏等地开展较为成功。[1]

而上海提出的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是指上海市职业教育改革试点中职与高职贯通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其内涵是对具有相同专业方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教学实施方案和师资管理等一体化设计,从而加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习年限一般为5年,学籍管理前三年在中等职业学校,后两年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完一年课程后进行甄别,不适合或不愿意继续在同一专业学习的学生,可从五年一贯制专业转入相近中职专业学习。[2]对完成专业教学规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颁发高等职业院校的书。

二、影响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有效性的核心因素

从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内涵来看,笔者认为,影响这一模式实施有效性的核心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贯通培养的专业的选择与确定;第二,贯通培养的中高职院校之间协调机制的建立;第三,贯通培养的培养方案和课程的一体化设计;第四,贯通培养的教师团队及其素质。

(一)专业的选择与确定

从上述分析来看,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是以专业为主线,因此确定适合贯通培养的专业是决定这一培养模式实施有效性的首要环节。笔者认为,应该从市场调研、专业性质和专业定位三方面来选择与确定贯通培养的专业。首先,应该在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专业,要走访或调研相关行业、企业及其主管单位,充分关注相关行业、企业发展规划,并科学预测其5年之后的岗位发展趋势和用人需求。其次,要根据专业本身的性质是否适合贯通培养来确定专业,贯通培养的专业应该是行业岗位技术含量较高,专业技能训练周期较长,熟练程度要求较高,需求量较大且需求较为稳定,适合中高职培养目标相互衔接贯通的专业[3];同时,也应该是对应中高职院校的核心专业或重点专业;专业岗位需要高职学历,适合从中职开始培养,对高中课程依赖性不强。,就是要看专业定位,必须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和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的要求,按照相关职业(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鉴定考核要求,来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并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目标。

(二)中高职院校的协调机制

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是指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相应专业对口合作、联合培养初中毕业生的一种培养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参与试点的院校的不同性质可以分为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行业化办学模式、区域化办学模式和自由组合模式等4种不同的形式。[4]也就是说贯通培养的两个主体可以是中高职一体化办学院校,也可以是来自同一职业教育或同一区域职教内的中高职院校,还可以是中高职院校的自由组合。因此,两个不同的办学主体在实施这一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是否建立并落实了协调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在机构设置方面,中高职院校之间务必要建立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共同的机构,如“中高职贯通培养小组”或“中高职贯通培养工作小组”,由中高职院校的和担任组长,由中高职院校的校级和相关专业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专门负责院校之间开展贯通培养模式的统筹协调工作。再往下一个层次,就是从专业教学业务的角度,建立教学指导和管理的共同机构,如“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或“中高职贯通培养教学管理协调小组”等,主要由中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负责人、教务管理和学生管理负责人担任主任或组长,由从事试点专业教学和管理的相关教师担任成员,负责对专业教学和管理进行安排和指导。除此之外,还应该在中高职院校协调的过程中制定相关的文本制度并加以落实。如在校级层面,建立校级定期沟通协调制度;在专业带头人和项目负责人层面,建立工作小组例会制度,就专业教学、实习实训、师资培养等工作开展研究。

技能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现状?

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载体,是促进教学改革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推力[3],科研工作是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支撑。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由过去的规模办学转向提高一、兴趣选择专业学校的内涵建设上来。高职院校旨在通过内涵建设提升其综合实力。当前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不仅仅体现在师资水平、生源质量、教学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等传统的评价方面,在创新能力决定发展的背景下,具有创新性的科学研究理论及成果在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科研实力成为衡量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新指标。高职院校寻求办学层次的提升须重视和加强科研工作,着力提高自身科研实力和水平。

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策略分析论文

[摘要] 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受到办学条件的局限,应适当控制办学规模,改造、优化原专业,建设新的专业方向,整体规划学生就业目标。

[] 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就业

一、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之间的关系

(一)3 高职院校应保持适度规模,不要盲目扩招。当前,我国人口出生率正在逐年下降,基础教育学生人数正在锐减。高职院校的扩招必将带来生源、就业的压力,如果盲目扩大招生,生源危机到来之时,必然会带来教师的“过剩”、校园的闲置、资源的浪费等。目前,高职院校应采取保持一定规模、不扩招的对策,以减缓生源剧减时带来的冲击。办学条件制约了办学规模

根据2004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高职院校生均占地面积应达到54m2,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4m2,生均宿舍面积6.5m2。从该文件的要求来看,很多高职院校生均占地面积很难达到要求,学校办学规模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加上高职院校多年来一直扩招,而建设新校区的可能性不大,难以满足学生不断增加的要求。相对来说,由于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和生均宿舍面积只需要足够的资金就可以达到要求。但由于校园面积无法扩展,一旦扩招,生均占地面积要符合基本办学条件的要求困难较大。因此,高职院校要扩大招生规模要以符合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为标准,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办出特色和个性。即使办学条件符合规定的标准,扩大办学规模也要三思而后行。

(二)办学规模影响了专业设置

二、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的策略

(一)适当控制办学规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 办学规模影响生源质量。近年来,高考录取率已经从2008年的57%、2009年的62%上升到2010年的69%。可以预测,2011年录取率还将进一步提高,录取率的提高必将带来生源质量的下滑。

4 招生应充分考虑资源的使用效率。每个专业招生数量应考虑学院现有的资源,如多媒体课室的数量以及每个多媒体课室的容量。一般来说,多媒体课室大部分可容纳学生100人左右,太多或太少都会造成多媒体课室利用效益下降,造成多媒体课室紧张或闲置的状况。

(二)专业设置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出口”

1 改造、优化原有专业,开设新专业方向,尽量控制新专业的数量。如果专业特色明显,可以考虑在方向上拓展,如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等,他们的专业数都比较少,但每个专业都有很多方向。专业设置要有行业背景、背景和人才需求调查预测,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和人才市场需求,防止一旦经济衰退,或设置不当而造成资源浪费。要坚持把专业建设成“”,只有“”才有“品质”,才有个性和特色。因此,进行专业调整要“按需扶强”、“按需扶特”,优化专业结构,形成特色专业、品牌专业。

2 开设新专业要考虑原有基础。当前,高职院校开设新专业往往会先考虑文科专业,因为文科专业办学成本较低,容易开设。但文科专业大都属于长线专业,一旦撤销或转专业,教师的'安排将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3 开设专业应先考虑“出口”。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周期一般为3年,专业开设前需进行调查论证和申报审批,需要l一2年时间。这样,从调查论证到批学生毕业需要4—5年的时间。调查论证与学生就业之间的时间,可能会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需求相脱节。调查论证时是“鲜鱼”,学生就业时可能变成了“臭鱼”、“咸鱼”。要使“鲜鱼”“保鲜”,就要在培养过程中不断调整,以就业这个“出口”为目标,不断加入“保鲜剂”。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和时间等。“出口”畅通了,专业的开设才能“活”起来,“进口”的学生才会兴旺起来,专业的发展才有可持续发展力。

(三)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应从总体上进行规划

1 招生宣传应考虑到地区异和学生今后的就业。根据所在省生就业量城市排名和本学院学生的生源地排名,一些相关专业应选择一些重点城市进行招生宣传。如商务英语专业可加强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进行就业宣传,教育类专业可把招生宣传重点放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等。根据地区异进行招生宣传,目的在于根据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招生,让招进来的学生毕业后能到最需要的地方就业,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使招生和就业从一开始就挂起钩来。

2 应在就业较好的城市开发实训基地,便于今后就业。在广东省,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江门、汕头、中山、惠州、茂名、肇庆等。高职院校应有意识地在这些就业较好的城市设立实习、实训基地,统筹安排学生的就业工作。

3 应考虑学生就业后的稳定性,加强人职前的教育;对就业率较高的专业应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预防就业后失业和频繁跳槽。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商务英语是广东省就业率较高、需求比例也高职教育是今后我国重点发展的高等教育。目前先进发达与地区的高职教育是我们学习借鉴的。较高的专业,这也是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的专业,但学生就业后失业、跳槽的现象很明显。这就告诉我们,高职院校除应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外,对就业率较高的专业还应加强学生职业规划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强专业思想、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爱一行、干一行,确保就业率高,失业率低。

4 课程设置要与学生就业相联系。课程设置是为学生就业服务的。因此,课程设置要体现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要与专业定位相联系,专业定位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岗位,具体的工作岗位要体现学生的就业方向,学生的就业方向可从课程内容得到反馈,课程内容由课程设置来体现。

;

怎么选择专科院校 有什么好方法

高职学生要成为高质量高水平的职业人才,一方面需要自身竭心尽力的学习和积极的动脑动手实践,有很好的技术技能;另一方面是有高水平的老师来教育指导,得到很好的提升。

选择专科院校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以专业为导向选择,了解专业背景,查看建校历史等等,下面是详细信息,来看一下!

如何选择专科院校

谁都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专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职业。高考志愿填报的“专业选择”要以稳定的“习惯兴趣”、“长时兴趣”为主导,不能被“一时的”短暂情绪所干扰。

根据自己的成绩进行定位,选择自己报得起的学校。在考虑院校时,要看这个学校的发展,比如就业如何,办学特色如何,通过不同方面层层筛选出令自己满意的院校。

三、了解专业背景

上大学所学的专业未必是一辈子的职业,很可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要转向其他的行业。如果专业过于狭窄,不具备转型的基础,也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一定要看所选的专业有没有一个职业群为背景,有没有一定的职业适应性。

四、查看建校历史

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需要时间的积淀,时间也能反映出学校的管理和办学质量。

五、了解地理位置

人往高处走,大城市是文化中心,大城市的高校多,人才也多。人才流动会和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大城市交通便利,机会多多,地域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耳濡目染下,未来进入的起点也就更高。

六、拉开院校梯度

提醒各位考生,虽然专科是按专业投档,但是志愿之间一定要拉开梯度!专业平行志愿,同一批次的竞争强度并没减弱,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依然存在!

专科填报志愿一定要有保底院校

在大家填报志愿的时候有冲的院校,也有随便选的学校,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确定能上的学校,所以在选学校的时候要报上一个最确定能上的学校,与自己的分数线低很多的学校一1、当今市场技术人才需求量大定要选,可以选学校的热门专业,这样保证不会滑的档,如果滑档的话,进行征集志愿还是非常麻烦的,所以一定要填报确定能上的学校。

高职教育发展前景如何

潘懋元:当前民办高校在发展中是遇到许多困难和困惑的问题,同时也面临着进?步发展的大好时机。高等教酞众化已摆上日程,民办高校是?支重要的方面军。另外,地区经济要发展,广大农村要实现现代化,西部地区要大开发,还有即将进入WTO……面对这样的形势,民办高等教育应该有所作为,民办高校可以发挥优势,及时整自身的适应能力,为建设培养各种急需的人才。

我也认为高职教育会和本科教育并驾齐驱!

当前,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万人以上的高职院校越来越多,开设的专业也在不断增加。许多高职院校从课程设置开始改革,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期望学生就业的质量能进一步提高。这里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应当适当控制办学规模,从优化专业设置入手,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效益和水平。

现阶段,高职教育仍是不太成熟,教育资源仍倾斜在本科阶段,高职教育仍未受到人们的认可,但是随着加入WTO的深入,我国从粗放型经济逐渐走想科技创新的密集型产业,高、精、尖成为制造业的主流,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具有一定技能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人员要求多元化,知识精细化,能力出众化,可以说现有的本科教育还达不到这种要求,而成熟的高职教育则可以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技术人员,从而与管理的本科或硕士等高学历人员几乎等同!所以说,在不久的将来,高职教育成熟的时候,我们的高职毕业生将来也是的一种巨大财富!举例:的高职教育很是成熟,很多人员从高职出来成为工厂的主要技术管理人员!

所以说,高职教育将与本科教育并驾齐驱,甚至某些专业,我们的高职学生更加出众,更加具有竞争力!

根据《2014-2018年高等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行业规模在经历了2003、2004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近几年增速有所放缓。截至2010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61.76万人,在校生2231.79万人;研究生53.82万人,在学研究生153.84万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208.43万人,在校生536.04万人。

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行业已初步形成一个能够基本适合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明确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同时高等教育在经过大规模扩招以后,已进入了一个比较稳定和更加有序的发展阶段。

前瞻产业研究院高等教育行业研究小组指出,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不断提高。《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至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40%,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扩大至3550万人。可见未来八年内,我国的高等教育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高职教育有利于将理论联系实际

3、高职教育更加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符合市场需求

4、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高职院校

高职很重要,发展很艰难。

顺应市场和企业的用工需求;

比本科生更适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称号;

的扶持力度持续加大;

逐步与接轨

如何看待高职院校?

摘 要: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其职能,应该重视科研工作。本文对我国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对策,以提高高职院校科研水平。

衡量的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培养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也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培养者的具体质量要求,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由此可见,这,校园文化是教书育人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相对与高职院校来说也是构成学校本身特色和优势的重要因素。因此高职院校要对本校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及定位,构建出体现自己办学特色和优势的校园文化,技能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必须以职业院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着重体现高职院校的突出技能培养的办学理念,立足需求,营造充满活力的技能型培养氛围。技能型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深化发展的重要目标,校园文化的定位及建设也应该围绕技能型高职院校的特点来开展,技能型高职院校应在注重培养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一技之能、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满足现代中各类生产、建设、服务的工作岗位的就业需求,要实现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则应在教学过程中建设与本科院校有区别的校园文化大环境,要结合技能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营造奋发向上、积极乐观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技能型高等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技能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应该是以的“”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为思想主导,培养学生技能素养为主体,创造积极的创新氛围,以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为目标,以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校园活动、乐观积极的人文精神,形成团结奋进的校园文化精神,促进技能型高职院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层次的要求是衡量人才质量的统一标准,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第二层次是说学校合格人才培养要以符合质量规格为标准。目前许多专科学校毕业生不好分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学校没有按照培养目标来培养人才,一味向本科看齐,让学生多读理论,却缺乏岗位作能力的实践,其结果是所培养的学生理论水平不如本科生,而动手能力又不如中专生。

如果按照人才培养的两个层次标准以及次就业率的高低来看,民办高校的起跑线和同级同类的公办高校(高校除外)的距还是比较小的。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应该用多样化的教育质量标准衡量,因此民办高校完全可以建立起信心,树立起素质教育质量观,按照各自的培养目标培养人才,保证人才质量规格,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取胜。

潘懋元:民办学校是一种办学形式,是举办者、办学者不同于公办学校的一种办学体制,体制不同不等于类型、层次不同。从理论上讲,民办高校办学不应限于哪一层次或哪种类型(特殊类型如军事院校除外),像国外许多高层次研究型的大学是私立的,我国也有不少所闻名的私立大学。目前全国已有几十所民办高校具有颁发承认学历的资格,其中有两所是培养本科生的大学。

民办高校的发展壮大使民办高校的办学体制在得以建立。但从当前实际出发,民办高校绝大多数应定位在高等职业技术类型、专科层次上。为什么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其次是地方经济与发展的需要;第三是容易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人才质量规格。因此,大多数民办高校要按照新高职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朝着培养目标的指向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要以新高职的标准来评价其教育质量,而不是用固定、统一的知识标准来看待民办高校毕业生。当然,这里并不排除不同民办高校举办不同类型、层次的学科(包括本科、研究生),也不排除不同条件的民办高校办其他层次、类型的高校。民办高校办学多样化,重要的是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要三心二意,互相攀比,要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时势造英雄”,在困难与机遇中,期望民办高校的办学者有一批像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黄炎培、张伯苓、陈嘉庚、潘序伦那样在私立学校中成长起来的教育家和教育实业家,为培养大批有用人才

高职学生如何成就高质量高水平的职业人才?

二、用专业来选择学校

首先高职生必须要给自己准确的定位:那就是 培养高超3.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是提升综合实力的需要。的专一性的职业水准,而非某一领域的理论人才。一切坚持以实际需求出发,成就工匠人生。先期要以动手能力为主,后期随着自己的技术水平超出一般人,再加深理论的研究。

高职学生,要想成为高质量的人人才。就必须要在你学习的专业领域刻苦钻研,将你学的专业从理论到实际作研究透彻,没有有你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样你就是高质量的人才,也是你这个专业领域最需要的人才。

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文化水平 但实际上很多就只是教师知识结构有限 能力水平较低 专业素质没达到要求 导致无法有效地对高职 职校学生 人工球就能作为老师 是专业的建设和产业一同发展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能够大幅度的提高

浅议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高职院校中科研工作主要做什么

在校学生数与开设的专业数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查阅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开设的情况和在校学生数可以发现,开设的专业数在27个以下的学校,一般学生数在7000人左右,超过27个专业的学校,在校学生数一般在1万人左右。这当然不是规律,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职院校的规模与开设的专业数还是存在一定的联系。开设的专业数有一定的限制,如原来的办学基础(师资结构、占地面积等)会影响专业的开设,不可能无限制地开设;同理,在校学生数也不可能无限制地扩招。也就是说,开设的专业数应适当进行控制,在校生人数也应保持一定的比例,超过规模可能会影响到规模效应和培养质量。

: 高职院校 科研工作 加强对策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高等职业院校承担了相当规模的人才培养任务,为培养了大批紧缺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截止到2009年,全国设置高等职业院校1215所,招生313万,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639万)的49%,在校生965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基础力量[1]。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科研实力并未得到同等程度的发展,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科研成果不足,科研水平整体不高。各高职院校亟须寻求对策,加强科研工作,以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的必要性

1.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是实现其基本职能的需要。

高等学校自诞生以来,历经变革确立了其三大基本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隶属我国高等学校范畴。因此,高职院校理应实现科学研究职能,因为科研不仅是普通高等院校和研究型大学的职能,同样也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科学研究中的基础理论研究,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不断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能够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直接服务生产。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是培养人才和服务的纽带,能更好地促进其他两大职能的实现,因此,高职院校理应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2.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是提高师资水平的需要。

高等学校的师资水平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两个方面,衡量一所高校的师资水平应从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师科研水平两个维度进行,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对高校师资的考核,除了常规的教学考核,还有科研工作量的考核。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将自身定位为教学型院校,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要目标,造成高职院校师资科研水平普遍不高,影响了师资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重视和加强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是凝聚科研实力、提高教学和研究水平的关键[2]。教师将其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能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将在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可以转化为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实现教研相长。

二、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科研意识不强。

由于高职院校建校时间大都比较短,与一些大学和普通高校相比文化积淀不够深厚,普遍存在“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教师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和作技能,认为科研只是“锦上添花”,这种片面的认识使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中具备较强科研意识、对科研工作有兴趣、能形成稳定研究领域和方向的教师很少,不少教师的科研工作有较强的功利性,从事科研的目的在于职称晋升,职称问题解决,科研工作也就宣告结束。因此很多教师没有很高的科研追求,科研压力较普通高校教师小得多,一些高职院校也没有充分认识到科研促进院校发展的重要性。

2.科研经费、时间投入不足。

近几年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迅速膨胀导致生师比超标,学生数量的扩张使教师课时超标成为普遍现象,任课老师大部分时间都排满了教学任务,一些有心科研的教师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感叹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紧张也是制约其科研工作的瓶颈,高职院校建校时间大都较短,家底薄,大量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科研经费的投入不能满足科研工作的需求,外部科研项目的科研经费渠道不畅通,造成科研经费的短缺。没有相关的科研经费的支持,缺乏基本的科研基础,很多科研项目如同“无米之炊”,无法顺利开展,也不利于任课老师和科研人员项目的申报及外出培训或参加学术交流。

3.科研水平薄弱,没有形成科研团队。

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对科研工作实质的认识不足,认为科研就是教研,教研活动就是科研工作,撰写的论文也大都局限于自身的教学心得和体会,缺乏创新性的科研成果。一些教师对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从事科研觉得无从下手。对纵向、横向课题的来源及申报程序等都不清楚,在撰写课题申报书及其他各类基金项目 申请书 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规范现象,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项目的申报。由于缺乏科研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进行科研多处于“单打独斗”状态,没有形成稳定的科研团队,也不利于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申报。缺乏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策略分析论文重大项目的支撑,使高职院校整体科研水平不高。

4.科研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有的高职院校没有的科研管理机构,而是将其附属于其他部门,由其附带履行科研管理的职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职科研人员配备较少。有的高职院校虽然有相对的科研管理机构,但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科研管理功能没有充分发挥,科研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备。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出台相应的教研科研管理办法,对教师从事科研工作量的奖励和约束制度不到位,使高职院校教师缺乏科研压力和科研动力。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造成其科研工作缺乏宏观指导和长期规划,随意性较强;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缺乏相应的过程管理,对科研成果转化、开发等环节重视不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b19126499425@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