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中考资讯 >

感知运动阶段的特点(感知运动阶段的特点记忆口诀)

本文目录一览:

感知运动阶段特点

感知运动阶段(特点是个体通过感、知觉动作来适应外部环境,手的抓取、嘴吸吮来探索世界);前运算阶段(特点是个体逐步掌握符号、表象的概念);具体运算阶段(特点是个体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特点是个体超越对具体物体的依赖,从形式内容中跳脱出来)。

感知运动阶段的特点(感知运动阶段的特点记忆口诀)感知运动阶段的特点(感知运动阶段的特点记忆口诀)


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特点是个体通过感、知觉动作来适应外部环境,手的抓取、嘴吸吮来探索世界;逐步建立客观性概念,即不在自己眼前的事物并不意味着消失。

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是个体逐步掌握符号、表象的概念;“以自我为中心”将自我的看法强加于其他人或事物。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是个体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思维可逆,并去集中化。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特点是个体具有熟练的抽象逻辑能力和概括能力,超越对具体物体的依赖,从形式内容中跳脱出来。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相当于婴儿期。

特点: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仅仅是依靠感觉和动作去适应外界环境的。通过摸爬滚打的感觉和动作形式逐渐获得了低级的行为图式。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儿童逐步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认知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首先具有的一个特点叫做万物有灵论即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

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其特点:

(1)泛灵论。又称“万物有灵论”,儿童无法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常把人的意识动机、意向推广到无生命的事物上。例如幼儿园的草坪上树上标着“别踩我,我会疼”小孩就会主动不踩小草。

(2)自我中心主义。儿童缺乏观点采择能力,只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

(3)刻板性。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异。例如幼儿园的小孩认为男孩就是穿短裤短头发的,女孩就是长头发穿裙子的。

(5)缺乏守恒。守恒是指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所掌握的概念并不因某些非本质特征的改变而改变。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认识不到在事物的表面特征发生某些改变时,其本质特征并不发生变化。皮亚杰借助“质量守恒定律”测试小孩,发现不能守恒是前运算阶段儿童的重要特征。

3、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特点:此阶段孩子的特点都是与上一个阶段相反的。这个阶段的标志性特征是孩子具有了守恒性,在思维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思维具有了可逆性。

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他们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因此皮亚杰认为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应多做事实性或技能性的训练。而且这一阶段的孩子理解规则和原则但是只能刻板的遵守规则,不敢改变。其中这一时期去集中化是这一阶段儿童成熟的特征。

4、形式运算阶段:亦称命题运算阶段。

特点:在这个阶段孩子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并且思维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思维特点如下:

(l)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假设的命题,可以对假言命题作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映。

(2)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假设一演绎推理是先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再系统地评价和判断正确答案的推理方式。假设一演绎的方法分为两步,首先提出假设,提出各种可能性;然后进行演绎,寻求可能性中的现实性,寻找正确答案。皮亚杰借助“钟摆问题”发现这一阶段的儿童能够进行假设性思维,思维具有了互补性和灵活性,也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够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已经接近的水平。

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而2岁以前的儿童归入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感受这个世界,虽然此时,他们对外界概念是一片模糊,婴幼儿通过某些动作来探索周围的环境,从而认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智能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发展起来的。所以感知运动阶段特点是婴儿仅靠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并发现智力。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特点

感知运动阶段(特点是个体通过感、知觉动作来适应外部环境,手的抓取、嘴吸吮来探索世界);前运算阶段(特点是个体逐步掌握符号、表象的概念);具体运算阶段(特点是个体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特点是个体超越对具体物体的依赖,从形式内容中跳脱出来)。

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特点是个体通过感、知觉动作来适应外部环境,手的抓取、嘴吸吮来探索世界;逐步建立客观性概念,即不在自己眼前的事物并不意味着消失。

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是个体逐步掌握符号、表象的概念;“以自我为中心”将自我的看法强加于其他人或事物。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是个体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思维可逆,并去集中化。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特点是个体具有熟练的抽象逻辑能力和概括能力,超越对具体物体的依赖,从形式内容中跳脱出来。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相当于婴儿期。

特点: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仅仅是依靠感觉和动作去适应外界环境的。通过摸爬滚打的感觉和动作形式逐渐获得了低级的行为图式。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儿童逐步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认知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首先具有的一个特点叫做万物有灵论即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

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其特点:

(1)泛灵论。又称“万物有灵论”,儿童无法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常把人的意识动机、意向推广到无生命的事物上。例如幼儿园的草坪上树上标着“别踩我,我会疼”小孩就会主动不踩小草。

(2)自我中心主义。儿童缺乏观点采择能力,只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

(3)刻板性。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异。例如幼儿园的小孩认为男孩就是穿短裤短头发的,女孩就是长头发穿裙子的。

(5)缺乏守恒。守恒是指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所掌握的概念并不因某些非本质特征的改变而改变。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认识不到在事物的表面特征发生某些改变时,其本质特征并不发生变化。皮亚杰借助“质量守恒定律”测试小孩,发现不能守恒是前运算阶段儿童的重要特征。

3、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特点:此阶段孩子的特点都是与上一个阶段相反的。这个阶段的标志性特征是孩子具有了守恒性,在思维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思维具有了可逆性。

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他们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因此皮亚杰认为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应多做事实性或技能性的训练。而且这一阶段的孩子理解规则和原则但是只能刻板的遵守规则,不敢改变。其中这一时期去集中化是这一阶段儿童成熟的特征。

4、形式运算阶段:亦称命题运算阶段。

特点:在这个阶段孩子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并且思维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思维特点如下:

(l)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假设的命题,可以对假言命题作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映。

(2)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假设一演绎推理是先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再系统地评价和判断正确答案的推理方式。假设一演绎的方法分为两步,首先提出假设,提出各种可能性;然后进行演绎,寻求可能性中的现实性,寻找正确答案。皮亚杰借助“钟摆问题”发现这一阶段的儿童能够进行假设性思维,思维具有了互补性和灵活性,也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够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已经接近的水平。

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及特点

感知运动阶段(特点是个体通过感、知觉动作来适应外部环境,手的抓取、嘴吸吮来探索世界);前运算阶段(特点是个体逐步掌握符号、表象的概念);具体运算阶段(特点是个体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特点是个体超越对具体物体的依赖,从形式内容中跳脱出来)。

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特点是个体通过感、知觉动作来适应外部环境,手的抓取、嘴吸吮来探索世界;逐步建立客观性概念,即不在自己眼前的事物并不意味着消失。

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是个体逐步掌握符号、表象的概念;“以自我为中心”将自我的看法强加于其他人或事物。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是个体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思维可逆,并去集中化。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特点是个体具有熟练的抽象逻辑能力和概括能力,超越对具体物体的依赖,从形式内容中跳脱出来。

皮亚杰把儿童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

感知运动阶段(特点是个体通过感、知觉动作来适应外部环境,手的抓取、嘴吸吮来探索世界);前运算阶段(特点是个体逐步掌握符号、表象的概念);具体运算阶段(特点是个体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特点是个体超越对具体物体的依赖,从形式内容中跳脱出来)。

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特点是个体通过感、知觉动作来适应外部环境,手的抓取、嘴吸吮来探索世界;逐步建立客观性概念,即不在自己眼前的事物并不意味着消失。

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是个体逐步掌握符号、表象的概念;“以自我为中心”将自我的看法强加于其他人或事物。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是个体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思维可逆,并去集中化。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特点是个体具有熟练的抽象逻辑能力和概括能力,超越对具体物体的依赖,从形式内容中跳脱出来。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相当于婴儿期。

特点: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仅仅是依靠感觉和动作去适应外界环境的。通过摸爬滚打的感觉和动作形式逐渐获得了低级的行为图式。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儿童逐步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认知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首先具有的一个特点叫做万物有灵论即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

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其特点:

(1)泛灵论。又称“万物有灵论”,儿童无法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常把人的意识动机、意向推广到无生命的事物上。例如幼儿园的草坪上树上标着“别踩我,我会疼”小孩就会主动不踩小草。

(2)自我中心主义。儿童缺乏观点采择能力,只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

(3)刻板性。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异。例如幼儿园的小孩认为男孩就是穿短裤短头发的,女孩就是长头发穿裙子的。

(5)缺乏守恒。守恒是指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所掌握的概念并不因某些非本质特征的改变而改变。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认识不到在事物的表面特征发生某些改变时,其本质特征并不发生变化。皮亚杰借助“质量守恒定律”测试小孩,发现不能守恒是前运算阶段儿童的重要特征。

3、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特点:此阶段孩子的特点都是与上一个阶段相反的。这个阶段的标志性特征是孩子具有了守恒性,在思维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思维具有了可逆性。

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他们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因此皮亚杰认为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应多做事实性或技能性的训练。而且这一阶段的孩子理解规则和原则但是只能刻板的遵守规则,不敢改变。其中这一时期去集中化是这一阶段儿童成熟的特征。

4、形式运算阶段:亦称命题运算阶段。

特点:在这个阶段孩子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并且思维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思维特点如下:

(l)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假设的命题,可以对假言命题作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映。

(2)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假设一演绎推理是先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再系统地评价和判断正确答案的推理方式。假设一演绎的方法分为两步,首先提出假设,提出各种可能性;然后进行演绎,寻求可能性中的现实性,寻找正确答案。皮亚杰借助“钟摆问题”发现这一阶段的儿童能够进行假设性思维,思维具有了互补性和灵活性,也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够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已经接近的水平。

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而2岁以前的儿童归入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感受这个世界,虽然此时,他们对外界概念是一片模糊,婴幼儿通过某些动作来探索周围的环境,从而认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智能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发展起来的。所以感知运动阶段特点是婴儿仅靠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并发现智力。

皮亚杰认为,所有儿童的心理都以确定不移的顺序经过各认知阶段发展。他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 这时婴儿只具有“感知运动性智慧”,开始协调感知觉和动作间的活动,还没出现表象和思维;婴儿开始能区分自己和物体,并进一步了解到动作与效果的关系等。

②前运算阶段(2~7岁) 这时表象和语言的信号性功能出现,儿童能用表象和语言来描述外部世界,这大大扩展了儿童的智慧活动能力。但这个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守恒”和“可逆性”,且自我中心比较突出。

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这时儿童有了具体运算能力,出现了“守恒”和“可逆性”。“运算”(operation) 是皮亚杰的智力成长理论的核心概念。所谓运算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变换信息的一种特殊的智力程序,而且它是可逆的。但这个时期儿童的运算还不能离开具体事物或形象的帮助。

④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这时的青少年已有形式运算能力,其心理水平已接近。所谓“形式运算”,是“使形式从内容解放出来”,思维超出了所感知的事实或事物的具体内容,而朝着非直接感知的或未来的事物的方向发展。如根据假设对各种命题进行推理,解决问题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b19126499425@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