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中考资讯 >

高职院校公共课程短板_教育厅规定的高职公共课

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如何应对未来的发展困境

三、注重教育实践课程的教育效果,改革专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

对于未来一、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与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比较的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是否会大幅关停,目前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无法做出明确预测。作为未来可能会经历调整和淘汰的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如何应对已成为一大热门话题。

高职院校公共课程短板_教育厅规定的高职公共课高职院校公共课程短板_教育厅规定的高职公共课


高职院校公共课程短板_教育厅规定的高职公共课


高职课程改革研究实践分析论文

会计实务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会计专业学习要掌握的会计知识结构的主体部分。但很多高职院校加大了高数、英语、马哲等基础课程的学时比重,削减了专业基础课的学时,使专业课程的设置出现紧张问题,从而浪费了师资,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成本会计和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安排在一起,出现课程重复现象。课程设置上,各门课程安排,教师之间缺乏相应的沟通,出现课程设置内容重复现象,不能很好地突出职业特色。

高职课程改革研究实践分析论文

摘要: 课程建设直接关系到高职的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的效果。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更适合高职学生培养的模式,积极进行课程改革。高职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介绍了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WEB综合实战》的课程改革过程、作法。总结了课程改革的经验,希望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添砖加瓦。

: 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实践

0引言

《WEB综合实战》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北大青鸟网络工程师)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本专业的必修课。基础课程包括数据结构、作系统、网络基础等,在核心课程的设置上,《WEB综合实战》课程分别为.NET方向和ASP方向提供综合应用与项目实践机会。

1课程调研及前期准备

2课程标准制定

课程改革小组最终是以培养网站开发及web应用程序开发中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以典型工作过程作为设计教学内容的基础,启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着力点制订了本门课程的课程标准,通过校企共育、项目实做实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目标。

3资源开发

知识是可以讲授的,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不能来源于传授,只能源于主体不断自主学习、自我思考,在本门课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就是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一个学生能自主学习的平台,我们围绕本门课程构建了一系列的教学资源,带领学生开发了本门课程的站。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还为学生的项目开发提供了学习包,其中包含有行业职业校准、大量的项目模块开发实例、开发知识点说明材料、前沿技术学习材料以及教学视频等资源,便于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开发完善了《Web综合实战》课程学习的平台,并完善了学习资源包的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自主研发资源共享课网站2.设计开发的在线测试系统将网站开发的知识、技巧以在线答题的方式发布在网上,方便学生测试,以查找不足之处深入学习。

4教材开发

《Web综合实战》教材已经多次修订,以实际网站开发过程为参照,详细介绍如何综合利用网页设计、站开发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进行企业网站的设计开发。书中以黑龙江省DNA鉴定中心网站项目开发过程贯穿,依据网站设计与制作的工作过程将黑龙江省DNA鉴定中心网站分为六个具体项目。六个项目中又细化了任务,任务安排按照想要进入考研复试,就需要考研初试的分数过线。这里不止是总分过线,单科也要过线。所以在备考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公共课和专业课都不能落下。更不要偏科。实际开发过程设计,在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设计开发的`同时,更积累实际开发的经验,突出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体现了“教、学、做”一体的理念。

5试点情况

通过对实验班进行改革后的《Web综合实战》讲授,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试点班的教学效果分析如下:

5.1基本原理部分掌握程序不同

5.1.1掌握广度不同。往届学生反映《Web综合实战》课程中的一些基本原理有一些太枯燥,只是机械地记住了一些基本理论,不能根据案例或模拟企业实际进行应用分析;但试点班的同学不仅对基本原理记忆深刻,而且能灵活运用到企业实际项目中。

5.2学生利用综合知识解决问是的情况不同

通过对比得出,试点班的学生在知识掌握和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升,比如对于老师布置的相同题目“发布”系统,要求和材料给予是相同的,但试点的学生能够主动分成小组,积极收集资料,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在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上都明显优于普通班学生。而且遇到问是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但普通班往往是有问题就放下了或等待老师解决,主动性。

5.3学生课外活动质量提升

课题组成员通过比对发现,往届班学生也有参加课外活动,如兴趣小组等。但主要靠教师和推动。试点班学生不但在兴趣小组活动上积极而且参加各种实际开发、服务等活动更多了,锻炼的机会更多,更贴近实际工作了。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届试点班的张春晖、钱磊、张晓宇、张雪宁、王灵筠同学就取得了12年黑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技能大赛“网站设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比赛的内容就是实际公司网站策划及开发,小组答辩。

6结语

通过课程改革,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综合技能增长,课程改革的目标基本实现。高职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多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课程改革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就业能力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尚彤.关于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改革的思考[J].电子制作,2015,(6):86-87.

[2]汪小霞.基于项目化教学的《ASP站》课程设计与实践[J].教育教学,2015年,(41):41-42.

2021考研公共课、专业课备考如何安排?

二、教学过程中注重综合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1、发扬优势科目,稳定基础科目

高职院校要注重专业课程设置,适当减少非专业的基础课程的课时,调整会计实务课程的 教学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的动作作能力强,要想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需要严谨安排教学,需要合理的课程设计,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而这一切需要大量的课时。

考生们在基础备考阶段,可以先仔细研究优势科目,使优势科目始终成为优势,成为和别人分数拉开距的方法。随后保持其他科目的备考,至少使其他科目保持过线的水平。这样优势科目就能成为考研的杀手锏。

归根究底考研考生的公共课是、英语、数学这三科。在考研前期备考中,如果在方面没有太大的弱势,可以先开始进行英语数学和专业课的复习。等到进入复试中期,再加入备考。如果弱势很大,也不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时间在上,可以中期大量的刷知识点和题,后期进行总结梳理大题,以此方法来提升的成绩。前期的时间还是留在英语和数学上。英语数学的打好基础很重要。

但是一定要注意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些文科生觉得基础比较好,到很晚才开始备考。很容易让成绩不理想,影响分数,而且影响考生自信心。本科的和考研的采分点、知识点、考点都不太一样,甚至大题大题思路也不尽相同。所以的备考不能开始的太晚。

2、跨专业考生难度大,专业课公共课两手抓。

考生一定要注意目标院校的考研录取政策,合理安排复习方向。

3、公共课弥补短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部分考生的弱势科目集中在数学和英语上,这两科都是公共课。并且这两科会在成绩上有很大的体现。甚至可能直接影响你的录取。

专业课有选择的余地,不喜欢不擅长的专业可以不考虑。但公共课是一定避免不了的。所以如果英语和数学是弱项,请一定要尽量多花时间去做。找到自己的短板,花时间弥补,这样才能缩小和别人的距。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

您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大到企业小到个体私企,日常的工作处理都离不开计算机的辅助,因此,在高职院校中,不管哪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也已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然而,随着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的下降,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文从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总结探索,寻找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的新方法。

:计算机应用;高职;2.改变教学方法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公共必修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各专业的学生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作和应用,也是学生们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的基础课程,毕竟现在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在计算机上来完成的,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笔者深有感触的是,随着这些年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的下降(尤其是笔者所在的偏远地区),使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相对以往大打折扣。这就对课程的教学提出新的挑战。笔者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工作多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总结出了一些实用的教学技和本专业考生相比,跨专业考生难度一定很大。专业课对跨专业考生来讲,无疑是劣势。所以在进入考研备考时,就要注意专业课的深入学习和复习。有些研究生院校进入复试的要求和标准是专业课成绩,公共课只要过线即可。在这种情况下,专业课一定要主攻,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课上。并且公共课也要每天腾出时间复习。巧和方法。

1教学内容重组

1.1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教学内容的组织更要突出实用性。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团队应根据自己院校学生的特点,重组教学内容,开发符合高职院校实情的应用型教材和实训指导书,这也是更有效组织下一步教学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学团队在开发配套教材的过程中,也可以很好地把教学内容梳理和熟悉一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更从容地完成教学任务。

1.2教学内容融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是检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完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题库很全面地涵盖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并且题库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将等级考试的要求和题库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既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过级的问题,又可以满足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的要求,可谓“一箭双雕”。当然,教学内容融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这一点,也是团队开发教材和指导书的时候,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2教学方法改进

这些年,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高职院校单招模式的启动,高职院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老师们纷纷感慨学生难管、难教,这一点笔者是深有感触的。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在课堂上无法集中精力听讲,这些给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带来了不少的难题,对教学方法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兼顾学生基础、自主学习意思薄弱、容易走神的实情,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经过多年的探索实施,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多种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紧密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想学生之所想;把考试的要点先进行归纳,让学生能把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点,达到过关即可,剩下来的就是平他们自身的兴趣去深入探究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最重要的!!!!

计算机应用专业除了涉及到C、Ja等非核心专业课程之外,就是一些off作和所谓的思想课程。

现在跨行到计算机行业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还是只会那点职业技能迟早完蛋。

你的出路就是自学图中所列出的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编译原理是一定要深学的。

怎样看待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进一步提高我院的教学质量

1.高职院校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理念。“教育观念更新是教学改革的先导”,高职院校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育思想观念转变得越快,教学改革的思路就会越清晰,步伐就会越快。发展高职教育,需要高职院校教师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树立现代职教理念,树立高职特色的教学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主要应做到明确高职培养目标,重视高职教育;树立“以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高职教学质量观以及树立高职特色的人才观等。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高职院校实行大规模扩招,经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已初具规模。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工作的生命线,但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还不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扩招后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针对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因素,要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需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1.学生正确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端正学习态度。高职院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典型、表彰先进,使广大学生看到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并及时对学生加以正确,明确高职的培养目标、方向和任务,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提高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端正学习态度。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树立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

2.根据学生基础,实施分层教学。针对高职学生文化课和专业课基础参不齐、起点不一的特点,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打破自然分班、“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学困生”的自信心,整体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培养学生熟练的专业作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3.指导学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和高职教育的特点,帮助学生确立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主动性、性和高效性,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具体而言,高职院校教学中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在问题中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网络中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在创新中学习的能力。

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技能。高职院校必须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岗位体系造成的变化,充分考虑未来职业对从业者知识能力的要求来设定教学内容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此,应摆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坚持基础理论以“必须和够用”为度,增强实践课在教学中的比重,专业教学重视应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具有实验、实训、实习功能的产业基地。

2.注重中职、普高与高职之间知识领域的衔接和沟通,完善学生知识体系。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对口生源和普高生源混合培养,由于中职、普高与高职之间知识领域缺乏衔接和沟通,致使已有的知识体系重叠或不完整,在没有相应的过渡教育的情况下,固定学年制很难如期实现培养目标。这就需要根据地区经济和发展需要,瞄准职业岗位(群)或者技术领域的实际需要和具体要求,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体现学生个体知识、能力结构以及学生个性化特征来构建综合化的灵活的教学内容结构体系,把衔接、沟通教育渗透到常规教学当中,使高职教育中两种不同生源都具有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对文化课基础较的中职生源,加强对文化基础课程的渗透和衔接;对专业知识欠缺的普高生源,需注重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渗透与衔接。同时教学中要恰当处理教材,进行有目的、有系统地提炼新知识点,不断穿插、补充旧知识,查漏补缺,实行教补结合。

3.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生源质量来看,要培养高素质的高职毕业生,更需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因此高职教育在强调实践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又要重视文化素质教育。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坚持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注重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和谐发展,将人格培养和技能培养结合起来,重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建5.1.2掌握深度不同。整理分析了实验班学生对站建设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部分,有约80%的学生,无论是对概念还是对具体内容掌握程度都比较深刻并能灵活应用;而往届班级只有约40%的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理解的深度上还不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办学之本。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此需要改变教师队伍整体上存在的理论强、技能的不合理结构,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不但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这也是有别于普通高校之处。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有明确的“双师型”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真正成为既是讲台上讲课的好教师,又具有指导、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能力,是本专业、本行业实践作的行家能手。

为此,高职院校应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开展校本培训,充分开展新、老教师的传帮带活动,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同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3.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对教师来讲,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教师的言语、行为、情趣、人品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在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的同时,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和敬业精神的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为此教师需要完善合理的师德内容:高度的觉悟,热爱学生和为学生服务的职业意识,爱岗敬业的职业规范,严谨治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职业品质,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德才兼备的道德风范,追求“慎独”、“身正”修养的职业道德境界,塑造全新的高职院校教师形象。

四、构建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相适应的全面评价体系

2.建立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主,灵活多样的考试制度。高职院校应根据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从职业特点分析入手,列出学生必须掌握的职业能力项目,确定职业能力标准,实行职业能力水平考试,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考核成绩实行理论和实践、校内和校外、态度与成绩、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测定。

3.推行非规范性评价。非规范性评价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是指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学生可在教师的随机言行中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期望与评价。它具有互动性、精神性、艺术性、情景性和教育性的特点。

高职院校要立足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但要强化学生的专业作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还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意志品质、道德情感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评价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致力于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不但把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出色的“职业人”,还要努力促进他们成为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全面人”,促进自身和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

2023美术课程理念是什么

;

以核心价值观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遵循美育特点,充分发挥公共艺术课程的育人价值,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据笔者了解,这些院校在近年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中,常常被专家发现并严肃指出的就是:“你们的课堂不像大学,有中专的痕迹。你们从中职(专)升到高职,你们认为高职其高应体现在哪里?其高应高到何处?”本人认为,高职较之于中职,其高首先表现在高职为高等教育,属大学教育,生源为高中毕业生,由此出发我们的课堂特别是文化基础课教学延用过去中等学校上课的那一套不生动、不精彩,不能吸引学生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仍然局限在照本宣科,没有旁征博引,缺乏广度,没有剖析挖掘,缺乏深度。其高还表现在高职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更要重视实验室建设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使其具备培养技能人才的条件,达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要求,并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中有一半教学课时投放在实践教学上。 三、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准确理解与教学程度的正确把握

1、坚持育人导向。以核心价值观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遵循美育特点,充分发挥公共艺术课程的育人价值,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坚持面向全体。高等学校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搭建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平台,完善面向人人的高等学校美育育人机制,让所有在校大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

3、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深化高等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加强各学科的有机融合,整合美育资源,补齐发展短板,强化实践体验,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完善评价机制,加强美育的资源供给,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为学校美育服务。

公共艺术课程包括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和评论类、艺术体验和实践类等

1、美学和艺术史论类可开设艺术导论、美学概论、中西方美术史、中西方音乐史、文艺理论等课程;艺术鉴赏和评论类可开设音乐、美术、影视、戏剧戏曲、舞蹈、书法、设计等的鉴赏和评论类课程;艺术体验和实践类可开设艺术相关学科的体验和实践活动类课程。

2、艺术体验和实践活动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职业院校要将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强化实践,开设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拓展性艺术课程。公共艺术课程设置要体现完整性、连贯性、系统性,符合人才培养定位和要求,不能因人设课。

高等职业院校 公共基础课 哪些

在课程改革之前,由于对企业需求调研不够,对本门课程的特点研究不够,对这门课程应该“教什么、怎样教”等问题缺乏明确的认识,没有形成与企业需求和技术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申请了本门课程的课程改革后,课题组先后组织教师到哈尔滨鑫昱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鑫联华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系统地调研和学习。通过学习和调研,课题组将课程改革的重点定位在下列3个方面:依据高职培养目标,对本专业学生的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力图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开发实训项目,建立教学资源库,改进教学方法等措施,构建一个能体现高职教育特点、满足现代网站建设发展需求,能真正提高学生网站建设技能的实训课程体系。

你好,乐意为你解答: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必修课程包括:“两课”、英语(外语类专业的第二外语)、数学、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选修课程包括限选课程和任选课程,限选课程包括:大学语文、形势与政策、普通话、心理健康、就业指导;任选课一、对高职师范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认识程包括:应用文写作、文素质选修课(2门/专业)等。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各系、部(院)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可有地开发人文素质课程,经教务处审批,决定课程管理部门及开设的范围和学时。

如何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兴趣

(一)教师教育专业化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过程中,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授课经验,阐述了如何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兴趣。

1.加强命题的针对性,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高职院校在考试命题时,应按照学生和教师授课的实际,增强命题的针对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考核。对基础扎实,学习较好的学生能够考出水平,真正拔尖;基础较的学生通过努力,也能获得一定的进步,感到学有所获,进而使所有的学生都对自己的过去、现在有所比较,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明确奋斗的方向。

浅谈推动高职院校跨越式发展

浅谈推动高职院校跨越式发展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是就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工作是高职院校一切工作中重中之重,是核心中的核心。

就业导向是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必将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办学理念、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就业指导及办学质量评价等诸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高职学院的办学目的是为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几所中专学校合并而来,无论是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置,还是课程设置,还是以中专模式为主;第二,有些高职院校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后继投入不足等。要克服这些问题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坚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线,构建新型高职教学模式,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发展需求。合理地调整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是需求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适应需求的关键环节。就业导向要更加关注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信号,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过去一些职业学校是资源导向型,有什么样的教师就开设什么样的课程,有什么样的条件,就办什么样的专业,导致一些职校的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没有就业市场,出现就业的结构性困难。近几年的实践也证明。每个发展迅速、深受欢迎的职校必定有满足市场需求的特色专业。

二、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之后有机会升本就升本,借助体系的力量好过自己单打独斗好多倍!!!一)教学内容建设

局限在某一狭隘的岗位技能范围内的课程,构建不了学生持续发展的通道。就业导向强调给予学生宽泛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一般性认知技能,使学生有更大的柔性去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和变化,并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同时,扩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满足学生未来从事多个相关职业领域的需求。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应以培养岗位能力为着眼点,依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所制订的综合能力表,构建成新的课程体系。按照层层分解的子能力要素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然后再按课程规律把相关内容有机衔接。在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中。不一定追求学科的完整性,但内容的取舍要遵循教学规律。知识结构有序可循,知识的综合具有有机性和相融性,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呼应,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组合知识,确定基本内容。内容中应明确课程中主要内容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结果,教师不学生过多地探究“为什么”,而是使他们懂得“是什么、怎么做”。对学生的要求是能够正确运用方法进行作。或是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不能忽略“两课”教育。在往年的就业过程中暴露了一些问题,往往与学生在校教育中没有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有关。所以,我们在强调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授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使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和欢迎,提高毕业生的声誉和整体形象。

(二)师资队伍建设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

就业导向要求引入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如行为导向教学法,即要求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做中学,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行动者,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现在好多本科计算机的都找不到工作,更何况你的皮毛课程专业!力、作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利用多种媒体进行授课。完善高职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如教师教案、实验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网上资源的建设,方便学生在网络中的自主学习。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只有通过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把各项教学活动落实到实处,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不断提高学校办学的知名度。

(四)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职高专教材建设中仍然存在教材编写的人力资源匮乏、编写人员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与鼓励、教材出版与发行中的利益驱动导致高职高专教材出版的短期行为、教材编写与出版组织的主体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已版的高职高专教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还不能满足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的需要。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应采取如下对策:

,提高认识。教材建设工作是整个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体现一定教学论思想的载体,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据,是教学理论发生功效与实践中介,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材质量的高低,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实现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第二,搞好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工作,做好规划是基础,加强是保证。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教材建设的,尽快制定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专业培养规格,组织编写、出版队伍,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协调工作,搭建高职高专院校教材建设沟通与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及时整合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各方面信息,从而从宏观上定期提出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出版的,这样可以有效地杜绝教材建设中的短期行为,并有效地促进各院校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工作步人良性循环,推动大批能够反映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特色的教材涌现,从而使高职高专教材编写出版的渠道畅通无阻。

第三,教材建设要紧紧围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开展工作。基础课程教材要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程教材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教材建设不仅要注重内容和体系的改革,还要注重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跟上科技发展和生产工作实际的需求。

第四,必须加强高职高专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调动教师教材建设的积极性。教师是提高教材质量的关键,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支持教师编写一批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高质量的好教材。通过完善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机制,充分调动院内高职高专教材编写人员的积极性,推动高职高专教改成果的不断物化,推动能够反映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教材不断出现。

(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的薄弱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步伐。应该把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突破口,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相结合机制,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高职课程配套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一部分,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充分考虑到高职课程实训要求,模拟生产一线或就业岗位环境,把单个实验室的`建设,向综合性、创新型实践基地发展。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与相关企业联手,建立合作机制,把课程搬到企业中,建成能适应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基地。

三、根据市场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高职院校要想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从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制定与修改、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另外,采取灵活多样办学模式,通过“2+1”或“1+1+1”等方式,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联办一些热门专业班级,提高招生就业率。

(二)大力推进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学生自主创业

全国各高职院校正在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以及职业技术与职业岗位的特点,以满足岗位(群)的能力、素质培养要求为标准,在各专业中试行弹性学制和以学分制为主要内容的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积极开设“辅修专业”、“第二专业”以及系列实用课程等,允许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自主选择学习,以灵活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培养需要的复合型职业技术人才。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并开设有创业指导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在管理制度等方面也创造条件,促进他们成功创业。

四、以转变就业观念为目的。加强就业指导教育

较高的就业率是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肯定。多年来我校在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从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人手,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教育。

1.制定就业指导教育,将就业教育贯穿于三年学业的始终。开学伊始,针对新生刚刚从高考的紧张中解脱出来,思想上容易产生放松学习念头的现象,可以安排了一堂严肃的就业形势课,分析就业形势,介绍需要的人才类型,使学生一人校就绷紧就业这根弦,端正学习态度。随着学习的深入,就业指导课也渗透于课程学习之中,由任课教师介绍所学专业知识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应用中应遵循的各种规则,使学生对未来的岗位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接近毕业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就业体验,增加求职经验,学校可以请往届毕业生,传授求职心得、面试技巧等经验,同时,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就业洽谈会。

2.教育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首先,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之分,只要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就是好岗位、好工作。其次,教育学生要摆正位置,不要好高鹜远、盲目攀比,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发挥自己长处的岗位。第三,学生认清职业发展与现实待遇的关系。一些工作岗位可能条件艰苦,现实待遇不高,但却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对于眼前的困难要耐得住,吃得消,要看到长远的发展前景。通过三年的就业指导教育,学生对自我定位、企业需求都有了很好的把握,增加了就业信心和能力。

总之,高职院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找准切人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才能越办越好,实现高职院校的跨越式发展。 ;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比较分析

师范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教育事业。从事师范教育的教师相对来说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高等师范教育是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为主的专业教育。师范的师资在我国建国后则主要依靠中等师范学校教育专业培养。明确规定了培养学校师资的学校为师范学校,并可设置,培养大量的教师以适应师范发展的需要。为了办好师范学校,培养合格的、高质量的师范学校的教师,还同时颁发了《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其中指出,高师教育系得分设学前教育组,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师。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前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城市中广泛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学前教育的教师的要求大大提高,除了要他们掌握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富于创新能力,并能对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发展后劲的教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理念也已渗透进学前教育机构,某种意义上说教育中对这些理念的要求更高,这也要求师范教育专业必须不断改革,以适应这种变化。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比较分析

:高职教育 本科教育 中职教育 培养目标

在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构建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文件进一步明确地把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规定为“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010年8月,颁布了《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纲要深刻指出,教育要“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其中也简明扼要地指出了中职、高职、本科等不同层次教育的培养目标。

那么,怎样才能全面落实有关文件和纲要精神,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准确把握“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科学定位。

本文拟通过对高职与本科、高职与中职不同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来了解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从而为准确理解“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涵义创造一个认识上的前提。

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明确规定其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专门人才”。这种规范,应该是与高等教育(主要指本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比较中做出来的。

那么对高等教育中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如何规定的呢?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由此可见,高职教育与高教中的本科教育其联系都是高等教育,都要求学生具有高素质,受到高等教育所给予的高教文化的熏陶。其区别,一是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上,本科要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课程设置的系统性,高职只要求够用;二是在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上,本科要求学生具备专业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高职要求学生具备专门的技术和技能;本科还承担着向研究院所输送研究性人才,从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任务,而高职则以就业为导向,以和培养学生直接就业为目标。

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与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比较

2000年3月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2021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其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纲要则指出,要“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2010—2012年)中指出:“要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技能支撑和人才贡献。”与高职比较,其要求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是职业教育,都是为一线培养人才,都应具有高素质。

而其区别,在于一个属于中等教育,一个属于高等教育,表现在文化教育方面,其基础知识,中职教育只要求达到或接近中学(高中)阶段水平即可,高职则应达到大学(实为原大专阶段)水平。第二,中职培养劳动者和初级技能人才,属人人都应接受的教育,承担着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历史使命;而高职培养的是专门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目前只能做到部分人接受教育,它为承担的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技能人才的工作任务。

问题在于,目前全国许多地市级的高职院校多属由几所中专(技工)学校联合组建而成。

高职的“高”高到何处才是合适的呢?它比中职高,却不能高到本科,这里主要是指其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在教学量上的一个规定,有一个大家比较认可的表述,叫“够用”。那么,什么叫“够用”?这个“够用”是否指所有课程?我认为,这个“够用”并非指所有课程。为什么呢?

因为,在高职各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中,一般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新的课程改革以来有了许多新的概念和提法,与前面的模块相对应有“基本素质模块”、“专业素质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素质拓展模块”等。其中公共课应该以“会用”为标度,专业基础课应该以“够用”为节度,专业技能课应该以“实用”为量度,选修课应该以“有用”为适度。

本人把公共课拿“会用”来表述,其用意就在于公共课中,特别是其中的思政课和大学语文等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讲究理实结合、知行统一,能不能或者会不会把所学知识和理论运用于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学习生活至关重要,它是指导人一生的东西,所谓“高职给技能,高教给文化”中的“给文化”,应该主要是指课程体系中的这部分课程。这部分课程在许多高职院校大概占到总课时的20%左右,即每个教学日均课时为一节课,这应该是的基本的不能再减少的课时了,否则将难以保证学生获得必要的人文教养。“因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一个综合概念,一方面强调高技能,一方面强调高素质,前者主要靠专业技能教育来达成,后者主要靠人文素质教育来实现,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文素质教育可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修养和同情心,对个人、家庭、、天下有一种感,对人类的命运有一种担当。”①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对于专业基础课,本人用了“够用”来表述,是因为这部分课程,我们所选用的教材相当一些仍然讲究学科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致使教科书内容过多,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占时量较大,跟对高职教育在新时期发展的要求不相符合,所以必须对内容进行压缩与精减,应该围绕专业和技能需要,达到“够用”作为规则要求即可。之所以对专业技能课用“实用”为量度,是因为技能课的重点在作,在动手能力的训练,在努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上,所以必须突出一个“实”字。减少其课内课,加强其实践教学环节十分必要,这才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现在讲课程改革,讲加大实践教学课时安排,有人误以为只要对那些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减少其课时就行了,其实减少课时的主要对象包括专业基础课中那些过深过繁的学科知识内容,特别是专业课中课内的理论课教学。要把节省出来的课时投放到实践教学中来,这样才能保证达到对实践教学课总课时不低于所有课程的50%的要求。

对于选修课,即所谓拓展课,笔者认为把素质拓展与技能拓展相结合方为。因为只有选择那些既适合对学生综合素质能进行有效补偿,又能够对学生职位甚或岗位群核心职业能力成长确有促进作用,从而达到能使不同学生的不同特长爱好得到有异的发展,这不但能更好地落实对大学生所的“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②的殷切期望,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千万不可为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模块要求齐全其形式上的需要而设置选修课,也不可因为自己院校有什么样的师资而开设所谓的选修课,应该严格以对学生“有用”为原则。

正如纲要强调的那样,我们的教育要“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恰恰就居于本科、高职、中职这层级分明的培养目标的中间环节上,它不仅满足了对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要,并对整个教育体系发挥着上下关联的作用。对下的中职教育,它起着和的作用,并为中职生继续深造提供直接通道;而对上的本科教育却发挥着奠基和提供人才培养直接经验的作用。所以大力搞好高等职业教育,分析认识从而准确把握并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将对整个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①徐美燕 高职教学应多融入人文素质教育[N].教育报,2011-6-6(10)。

②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大会上的讲话[N].教育报,2011-4-6(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b19126499425@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