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学习方法 >

小学数学课文《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附教学过程)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老师在教《三位数乘两位数》这堂课之前,写好教案,才能让自己上出一堂的数学了。下面是我带来的数学课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小学数学课文《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附教学过程)小学数学课文《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附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课文《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附教学过程)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方法 ,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待解决问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前几天老师买了一套少儿 百科 全书,付了128元,如果买2套付多少钱呢?5套呢?学校图书室要买12套,你能算出要付多少钱吗?

(前两个问题,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方法,在类比推理中,让学生理解求12套百科全书的价钱就是求128×12的积。)

2、学生进行估算,并 说说 想法。3、通过诱导,引入新课。

刚才每位同学都进行了估算,那么究竟128×12的准确是多少呢?面对新问题,我相信同学们各有高招,这节课我们一起借助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今天遇到的新问题。(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1、学生思考,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算。

2、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笔算,实现了估算、笔算的有机结合。同时,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 学习方法 ,较好地体现了“关注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三、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1、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

2、全班交流,汇总策略 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

(1)、充分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学生的解题策略可能有:

①128×10=1280 128×2=256 1280+256=1536 ②128×2=256 256×6=1536

③128×3=384 384×4=1536 ④利用竖式

(2)、通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法,掌握方法。

(3)、请学生算一算128×13,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方法二、三的局限性,从而更好的体会学习竖式的价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方法的比较、算法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入分析,从中逐步体验到竖式计算简洁、明白、通用、易查的优越性,体验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和学习竖式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各种算法。感悟和选择出的方法。)

四、应用深化, 总结 学习方法

1、森林医生(题目略) 做完此题教师小结:仔细严谨,体现了我们学习数学的良好品质。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题目略)

3、如果我班每位同学买这样一套少儿百科全书,书店给我们每套优惠15元,请算一算全班同学一共要付多少钱?

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新知识的。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师:王大伯在工作,过 中秋节 了,他很想念家中的亲人,决定在中秋与国庆双节期间回老家一趟,他买了12斤月饼,每斤45元,请同学们算一算王大伯买月饼一共花了多少钱?

(1)、让学生理清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

(2)、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

(3)、全班齐做,然后指名口答其计算过程,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师:在回老家的时侯,他为了节约钱,决定不座飞机,座火车,当他到家时,他算了算,从到老家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那你们算一算从到王大伯老家有多少千米?

(1)由学生列出式子,师板书:145×12(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两位,现在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了)

(2)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一)、估算

师:那你可以估算出145×12的大致范围吗?估算时,我们是先把一个数看成整十、整百,再进行估算。小组交流讨论,你是如何估算的?(小组交流讨论3分钟)

师:哪位同学把你的估算过程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生:把145看成150,150×10=1500,150×2=300,相加等于1800。所以我觉得,大约是1800千米,但比1800小。(一定有生可以得到)

(二)、笔算

师:这个同学很有想法哦,那他估得接近145×12的积吗?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145×12到底等于多少。那要如何准确算出145×12的积呢?

生:用竖式计算。

师:也就是笔算乘法(板书)

师:那么要如何用竖式计算145×12的积呢?先在你们的练习本上试着算一算。

(学生尝试计算,师巡视,找二三位同学板演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1:拆分法,145×2=290,145×10=1450,290+1450=1740【不排除会有学生这样做】

生2:竖式计算

(全班学生齐做,把学生做错的几种不同情况,板书在黑板上)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同学的竖式,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觉得那位同学是正确的?

生:……

师:我们一起用计算器来验算一下积到底是多少?你算对了吗?

让板演正确的学生讲一讲“你是怎么算的”

师:那1与5相乘的积要写在哪位数位上呢?是个位上,还是十位上?为什么呢?

生:写在十位上,因为1在十位上,相同数位要对齐

(此处,学生的表述可能不规范,可能说,“在这里的1表示的是10”,师要予以,得到这个之后,师可以再结合145×12=145×2+145×10,让学生明白145×12竖式的算理)

师:那列竖式计算145×12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么算?

生:2乘以145,再算10乘145

师:积要写在哪里?为什么?

生:10乘145的积写在十位上,因为1在十位上,数位要对齐

师:后写什么?

生:将两次乘积相加

师:那其他几个同学的竖式有问题吗?有的话,问题在哪里?

生:他没有乘以百位,……

(师要强调我们现在算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要记得乘百位,可以和45×12进行对比。)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45×12、的竖式有145×12什么不同?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注意满十进一。

(四)、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比较

三、仔细琢磨,细心计算,巩固新知

1、49页做一做。(4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余学生齐做,师巡视,辅导学困生,集体订正)

四、仔细想想,谈谈收获,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师:那现在哪个同学可以来帮我们小结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步骤和要注意的地方啊?

生:先分位相乘,再将两次乘积合并相加,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此处,生的表达可能不够规范,师应给予)

五、作业布置P50:1、3、4、6

↓↓↓↓↓下页更多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 反思 ↓↓↓↓↓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五篇】

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我整理了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富饶的大海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富饶的大海为主要情境,分5个信息窗,从出海归来——养殖海产品——加工海产品——销售海产品——海产工艺品,包含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乘法;乘法的竖式计算;末尾和中间含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混合运算。这是初次接触乘法的竖式计算,是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和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学习连乘和代小括号乘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通过作学具加深对算式算理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实践活动设想:

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和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学习连乘和代小括号乘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时安排:12课时

信息窗1:出海归来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内容: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难点: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你们喜欢大海吗?为什么?(引出大海的美丽富饶。板书:富饶的大海)

二、合作探究:

1.出示主题图“捕鱼归来图”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有指导的观察,说清楚在哪看到了什么?)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师板书。

3.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条船?生列算式:40×2=80(条)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80是怎样求出来的?

用学具摆一摆,理解算理再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2)小练习:自主练习2

10——×4——(40)——×8——(320)

20——×2——( )——×6——( )

30——×3——( )——×7——( )

(学生完成,指名说算理)

(3)200千克鱼,能卖多少钱?生列式:200×4=800 说算理

(4)小练习:300×3 7×100(指名说算理)

(5)买6千克螃蟹,200元钱够吗?

生列式:29×6≈

(学生小组讨论估算方法,互相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你能发现什么?(自主练习1)

2×3= 3×5= 5×4= 4×2=

20×3= 30×5= 50×4= 4×20=

200×3= 300×5= 500×4= 4×200=

2.估一估,连一连(自主练习3)

48×5 6×63 396×2 102×3 199×4 7×81

大于500 小于500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

20×6= 4×30= 90×7= 500×2=

60×6= 9×20= 100×4= 300×8=

二、新授知识:

1.出示情境图:

回忆寻找未解决的信息和问题,师板书

2.解决问题:

(1)2筐虾一共多少千克?生列式:13×2=

①估算

②利用学具作,探究算理,小组交流

③竖式计算:

结合算理理解竖式

13

× 2

6……3×2=6

20……10×2=20

26……6+20=26

④简便写法:13

× 2

26

(2)这批带鱼能卖多少钱?学生列式3×312=

①估算

②学生列竖式计算

③全班交流,说出算理。

3.小结: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在竖式上直接写出结果。

学生在书上完成,指名板演

2.自主练习5学生先审题,师再审题

每小时行21千米,2小时行多少千米?3小时、4小时呢?

(学生列式,通过估算、竖式计算,将算出,并将书中表格填写完整。)

3.哪辆坦克能过桥?(自主练习6)

学生看懂图意,列式计算出每辆坦克的重量,再进行比较。

4.按规律填空(自主练习7)

306090()()()

111 222 ( ) ( ) ( ) 666

学生完成

5.自主练习8

学生读清题目,分析理解题意,尝试解决。

6.自主练习9 填一填

×5=400 2× =648

4 1×2= 6 × =666

学生先思考,再小组交流,可以让有学生间互教互学。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饲养海产品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目标:

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难点: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赶海队伍的归来,看到他们从海里捕到了许多海产品,他们把这些海产品怎样了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合作探究:

1.出示情景图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你能根据他们的对话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

2.学生观察情景图,自主提问,师板书

3.有选择解决问题:

(1)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生列式:29×3=

①学生估算

②牵引不进位乘法竖式原理,尝试列出竖式

指名边说算理,师边板书:

29

×3

27

6……6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87

③简便写法: 29 注:进位的标记“2”要写的小一些,

×2 3 避免与其他的数字混淆。

87

4.小结: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自主练习1)

381652

×2×4×4

学生完成,再全班交流。

2.填一填。自主练习2

学生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通过估算和竖式计算将结果算出,并填写到统计表中。集体订正。

3.先估算,再笔算(自主练习4)

27×3 5×18 63×3 6×13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可以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3.火眼金睛辩对错(自主练习3)

1513 41

×3 6 × 1 4×5

40412 205

学生判断,并将正确算式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全班交流。

二、自学新知:

出示情景图,解决问题:

(1)3笼能装多少只扇贝?学生列式:125×3=

①估算

②迁移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竖式,自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竖式。

指名板演,学生评价。

提醒: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观察情景图,还有哪些信息提出的问题没有解决?

①4袋虾饲料,每袋41千克,一共多少千克?

②一笼养8只螃蟹,112笼共多少只螃蟹?……

学生解决,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自主练习1)

315242

×3×4

2.火眼金睛辨对错(自主练习3)

2 1 6

×1 3

6 4 8

3.先估算,再笔算(自主练习4)

219×4 512×4 2×283 316×3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可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游戏:玩一玩,算一算(自主练习6)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出题,先估算,然后笔算。

5.有趣的动物世界。(自主练习5)

师带领学生读题,然后根据已有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解决。

6.在 里填上“>”“<”或“=”(自主练习7)

学生在书上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说出判断的方法。

7.自主练习8:每行312棵,种了4行,一共种了多少棵?

学生完成,集体订正。

8.回答问题(自主练习9)

观察统计表,计算回答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完成。

9.自主练习10

小组合作分析读懂题意,寻求正确的解决策略,然后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海产品加工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

教学目标:

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难点: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海产品加工厂看一看。(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二、合作探究:

1.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指导的观察,说清楚在哪看到了什么?)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师板书。

3.解决问题:

(1)7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生列算式:59×7=

你能不能先估计一下,59×7得多少?

说说你的估算过程,集体交流。

(2)你能不能试着用竖式计算一下?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5 9

× 6 7

4 1 3

(3)看看与我们的估算结果进行一下对比。

(4)小练习:自主练习1的前两个练习

(学生完成,指名说算理)

4、8箱带鱼一共多少千克?生列式:25×8

自己试着计算,并说说算理

补充练习:25×4

5、9个车间加工多少箱?生列式:118×9

先估算一下,再自己列竖式计算。(学生小组讨论估算方法,互相交流)

指名说算理,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补充练习:125×8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的后两道题

自己计算,同位交流

2.自主练习2

完成后,小组内先交流,再全班交流

四、小结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口算: 25×4= 25×8= 125×8=

2、 竖式计算:23×8= 4×38= 83×7= 56×4=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3: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78×8 49×9 8×65 89×5

454×4 4×198 378×5 9×278

2.自主练习4: 每种饮料各有多少瓶?

(1)自己先估计,再列式计算

(2)全班交流

3.自主练习5:

指名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说说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 自主练习6:

指名说说图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

说说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4、自主练习7:计算

14×3= 96×5= 156×7= 152×6=

125×7= 234×3= 2×142= 75×8=

5、自主练习8

指名说说图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

6、自主练习9

出示图画,指名说说图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自主练习10:指名说说题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

小组内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小结

销售海产品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1.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难点: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末尾或中间的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和一些游客一起去采购青岛的特产——海产品,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吧!

二、合作探究:

1.出示情景图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有哪些海产品?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

2.学生观察情景图,自主提问,师板书

3.有选择解决问题:

(1)3盒鱿鱼丝多少克?生列式:350×3=

①学生估算

②尝试列出竖式

3 5 0

×1 3

1 0 5 0

可以这样写:

3 5 0

×1 3

1 0 5 0

4.小结:末尾有零的数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

1 6 05 2 0

×4× 7

学生完成,再全班交流。

2.自主练习2:火眼金睛辨对错

小组内说说对不对,错在哪儿?计算这样的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3.自主练习3: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学生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通过估算和竖式计算将结果算出,并填写到统计表中。集体订正。

4、 自主练习7

出示图画,理解题意

自己列式,全班交流

5、 自主练习9:动脑筋

30×9 12×3 25×4 13×7

300×9 120×3 ×4 130×7

(1) 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2) 不用计算,你能知道下面算式的积吗?

3000×9 1200×3 0×4 1300×7

学生先试着自己在练习本上完成,可以指名交流,然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在计算末尾有零的数的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学习新知:

出示情景图,解决问题:

(1)买5盒海参,需要多少钱?学生列式:406×5=

①估算

②自己试着计算一下。

全班交流,学生评价。

提醒:中间有零的数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买5盒虾皮一共需要多少钱?

①估算②自己试着计算一下。

全班交流,学生评价。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2的其余题目

2.自主练习4

小组竞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3.自主练习5

学生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通过估算和竖式计算将结果算出,并填写到统计表中。集体订正。

4.自主练习6:蔬菜批发市场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可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提出问题,先估算,然后笔算。

5.自主练习8:请你帮忙算一算

出示图画,弄清题目要求。指名读题,然后根据已有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解决。

四、小结

海产品工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计算较容易的三步式题.

2、认识小括号,会使用小括号。

3、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会按算式的意义读出算式.

4、积极参与共同探索问题的学习活动,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混合计算,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计算。

教学难点: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正确使用。

教学时间:4课时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师:同学们,丰富的海产品不光可以用来食用,还可以制成精美的工艺品供人们观赏,我们已经到工艺品加工厂去看了,找学生汇报一下图中的数学信息及可以提出的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图中的数学信息。教师板书:

做8张画需要多少个小贝壳?

每条项链用48颗珍珠,每条手链比项链少23颗。4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

做1个小刺猬用42个贝壳。大刺猬用的贝壳数比小刺猬的6倍多1 8个。做大刺猬用了多少个贝壳?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课时

1、解决“做8张画需要多少个贝壳?”

师:要解决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条件?这些条件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先自己来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吗?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解决,如果学生遇到困难可以让他们同位讨一下。教师先不做提示。

在学生解答后,全班进行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学生可能出现这几种解答方法:

(1)先算每张画用了多少个贝壳,再算一共用了多少个贝壳。

(2)先算一共做几朵花,再算一共用了多少个贝壳。

由此引出综合算式。对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可以让学生对照分步的式子结合实际来想一想,在此基础上认识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

2、类化练习

自主练习第1题

第二课时

1、解决“4条手链用了多少颗珍珠?”

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什么?

小组讨论研究,列出分步算式,算出结果。全班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是怎么想的。

接着要求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学生如果列出的算式没有带小括号,教师可以针对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并与分步列式比较。

2、类化练习

自主练习第2、5题

第三课时

1、解决“做大刺猬用了多少个贝壳?”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条件?这些条件看起来比较复杂,你能不能想出一种方法可以让这些条件看起来一目了然,便于我们了解题意呢?讨论交流列出算式比较

2、类化练习

自主练习第3、4题

第四课时

一、解决:你会计算下面各题吗?

二、类化练习,作业

1、自主练习第6题

2、聪明小屋

三、教学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动手画一画,动脑想一想,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你能谈一谈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吗?

第二单元回顾整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一个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掌握一个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法则,会用简便灵活的方法计算因数中有0的乘法。

2、通过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会归纳、整理和应用。

重点: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难点:如何有序整理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件

一、回忆与整理

1、激趣:今天圣诞老人给聪明的小朋友带来些礼物,小朋友想知道是什么吗?

①出示:

712×8 35×4 140×7 458×8 62×2 ,

160×5 323×3 201×3

②四人小组讨论该可以怎样分类.并请记录员在各自的题卡上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③指明说说你是按什么方法来分的。(按照学生不同的回答,课件展示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按照进位和不进位、口算和笔算、因数中有没有0或按照0的个数来分等等。

2、重点分析:

(1)不进位的乘法我们通常可以怎么算?

进位乘法有几种类型?(一次进位、隔次进位、连续进位)判断以上题中的各属于哪种类型,并说说分别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复习口算和笔算)

小结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2):按照因数中有没有0来分,(0的位置,0的个数)

因数中没有0和有0的算式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因数中有0的算式有什么特征呢!(个因数中间有0、末尾有0,找出各自的算式,)

师:观察因数中有0的在这些算式中,哪些算式不用算就知道结果?为什么?(小结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数相乘还得原数。)

问:笔算时哪些题有简便算法?160×5猜猜积的末尾有几个0,估计积是几位数?计算后验证估算结果。

小结法则:一个数乘一位数,遇到个因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去乘0前面的数,再看个因数末尾有( )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 )。

小结:在今后的计算中,像这类型的题目我们一眼就能看出结果的,我们就用口算,(板书:口算)而右边这类题口算比较困难,我们就用笔算。(板书:笔算)

④复习笔算

说说笔算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二、揭题小结与质疑

今天我们整理复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复习与整理》,(揭题)再次归纳计算方法。

通过整理我们知道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大概可以分成了以下几种类型:进位和不进位、估算、口算和笔算、按照因数中有没有0来分那么在计算的时候,哪些地方是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

三、综合练习:

1.、综合练习1题

同桌相互说结果,并评价。

2、第2题

练习时应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此题。完成后相互沟通,反思自己的方法。

3、第3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然后计算。

四、总结

回顾本单元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88页整理和复习,练习十七。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自觉整理数学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3.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乘法口算、估算和笔算等计算方法的联系,并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沟通联系

1.教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分组交流,完成后全班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逐步形成如下板书:

2.结合以上知识整理,边整理知识,边完成数学书88页1-4题。(依次出示以下各题及)

(1)出示教科书第88页第1题。

抽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后让学生说说怎样口算简便,学生说出:整百数乘整十数,只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显示)

(2)出示教科书第88页第2题。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出估算方法,教师用显示相应内容。后让学生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估算。(学生回答后,显示。)

(3)完成教科书第88页第3题。

学生完成后(可指名上台板演),显示,学生核对,并让学生说说每个题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汇报后,显示计算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88页第4题。

先分别让活到说说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相应内容),再列式计算并汇报,教师板书。计算时注意提醒学生怎样算简便。

二、基本练习,巩固提高

1.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1、2题。(出示题目及)

学生口算,集体评议。第2题完成后,让学生说说积的变化规律。(显示规律)

2.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4题。(出示题目)

学生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

教师:你是怎样估算他们大约走了多少米的?

学生1:我把187看成200,32看成30,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6000。

学生2:我把187看成200,32不变,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6400。

学生3:我把187看成190,32看成30,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5700。

(展示以上三种估算方法。)

3.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5题。(出示题目及估算方法)

学生估算:24×365,可以把24看成20,365看成360,350或400都可以。

三、拓展练习,促进发展

出示教科书第90页的思考题。

教师:请认真看图、审题,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觉得运费的多少会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1:运费少和路程有关。

学生2:运费少还和运的质量有关。(显示:与运费少相关的因素)

教师:分组讨论一下,往哪些仓库运费用会少一些?为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完成后指名汇报。

学生:如果把粮食运往3号和4号仓库,则运量大,费用肯定多。所以应把粮食往1号或2号仓库运输费用会少些。(显示)

教师:看来只要计算出运往1号仓库和2号仓库的总运量,就可以比较出谁了运费更少。怎样计算总运量呢?

学生:运输量可以用“运输吨数×路程”来计算。(如期学生不能说出,则由教师告知学生。)(显示)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按这种方法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并比较。

学生计算后汇报。

学生1:如果运到1号仓库,总运量是40×10+30×20+20×30=1600

学生2:如果运到2号仓库,总运量是50×10+30×10+20×20=1200。所以运往2号仓库运费少。

四、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数学书89页3题,90页6、7、8题。

六、课外阅读

数学书-92页:你知道吗?——奇妙的乘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笔算乘法》

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9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

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大约有多少千米?

2、列式:145×12=

3、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是否合乎实际。

5、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后算什么。

6、师生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7、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

二、巩固练习

1、课本49页“做一做”

学生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能计算器自行检验。

2、练习七第3题。

164×32= 54×145= 254×36=

217×83= 43×139= 328×25=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3、练习七第2、4题。

这两题的知识背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学生练习后,让学生根据每题的知识背景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三、课堂小结。(略)

教学反思:

笔算乘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第50-52页练习七的2、4、5、8-11题。

教学目标:

1、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

2、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理解应用题中有关数量关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笔算题:

134×16 246×34

学生笔算(两名学生板演)。

让学生说说笔算过程。

2、口算:

14×7 25×3 160×5 23×100

60×70 21×300 18×50

二、练习

1、出示第2题:我国发射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

2、问:怎样列式表示什么?5天时间有几分钟?

学生试做(一名学生板演)。

114×59=6726(分钟)

114

× 59

60×24×5=7200

7200>6726

★问: 59 114

×114和 × 59比,哪一种计算更简便?

多名学生回答(个别学生会列这种式子:

59

× 114

学生比较后得出: 114

× 59

笔算时比较简便。

1、练习:完成4、5题。 学生练习(两人板演)。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三、作业:练习十三8-11题。

教学反思:

因数中间或尾末数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P53例2及练习八1—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及计算方法

2、口算、笔算交互进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2、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例题情景:

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2、学生根据题意,写出解题算式,进行计算。

3、反馈第(1)题: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

4、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

①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②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

5、反馈第(2)题: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

★二、质疑与小结

1、因数末尾有0如何列竖式简便?应注意什么?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三、知识反馈

1、学生试练P53做一做

2、比较

哪个算式简便,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八:1、2、3、4

2、学生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五、课堂小结(略)

教学反思: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内容:P54 例3及练习八 5-9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2、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160千米。

2、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3、再出示:特快列车的速度是160千米/时

4、师说明:也可以这样写。

5、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

6、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7、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体讲评。

二、初步探究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1、出示例3情景图

2、让生解决第(1)(2)小题

3、出示:

(1)80×2=160(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

(2)2×80=160(千米)

4、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5、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速度×时间=路程

★三、深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出示练习八第8题情景图

2、让生解答,全班讲评订正。

3、让生思考讨论:(1)(2)题的算式是根据什么关系式得出的?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展示成果: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四、巩固练习

练习8第5、6、7、9题。

生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五、总结交流,汇报收获

教学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P58例4及练习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用具:计算器、写有试题的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的规律”

1、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怎么变化。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6×2=( ) 8×125=( )

6×20=( ) 24×125=( )

6×200=( ) 72×125=( )

(1)组织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先把在上面算式中发现的规律说给同伴听。学生也许是就题说题,如,左边一组算式,发现的规律是:20是2的10倍,120也是12的10倍;右边一组算式,发现的规律是:24是8的3倍,3000也是1000的3倍。

(2)组织全班交流。在小组交流基础上,学生根据上面算式中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将发现的上述规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2、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又怎么变化。

(1)请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80×4=( ) 25×160=( )

40×4=( ) 25×40=( )

20×4=( ) 25×10=( )

(2)学生讨论上面算式中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与第(1)组算式的讨论过程相同,后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也缩小相同的倍数。”

3、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学生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并用简洁的话语表示出来: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4、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P59第3题。

(2)举例说明积变化规律。各写两组算式,一组3个,展现积分别随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的变化情况。

5、应用规律。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九第1、2、4题

★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它们的积变化的规律。”

(1)思考,发现规律:①请学生完成下列计算,并在组内述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18×24= 105×45=

(18÷2)×(24×2)= (105×3)×(45÷3)=

(18×2)×(24÷2)= (105÷5)×(45×5)=

②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发现的规律,然后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概括。

(2)应用规律解决问题:①在○中填上运算符号,在□中填上数

24×75=1800 36×104=3744

(24○6)×(75×6)=1800 (36×4)×(104○4)=3744

(24○3)×(75○□)=1800 (36○□)×(104○□)=3744

②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4倍,宽扩大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三、课堂小结(略)

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P60-62例5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2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教学例5

(1)投影出示例5图,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出准确数,只要估算就行了。教师板书:49×104≈

(2)学生讨论估算方法

(3)汇报:

生:49≈50 104≈100

50×100=5000,应该准备5000元。

生:49≈50 104≈110

50×110=5500,应该准备5500元。

★(4)比较

师: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

生: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

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近似数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够的现象,所以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

2、P60的“做一做”

完成,订正时说估算方法。

二、巩固练习

1、P61第1题

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不一样,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不作统一要求。

2、P61第2-4题

完成,订正时说说估算方法。

3、P62第5题

先在小组内交流估计方法,后在全班交流。

三、布置作业

P62第6题。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篇一:新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七册数学P86~87的内容及练一练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会比较两个以下温度的高低。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2、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地读写。

四、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采取各种方法调查、收集、记录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情况。

2、让学生查看地图找到调查的城市的位置,帮助了解温度与位置的关系。

五、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一些数,例如: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产生了1、2、3、4,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这些都是自然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数生活中的负数。当然有关负数的很多知识留待我们以后慢慢学,今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温度。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全国各大城市的温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温度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引入负数:谁能说一说你的调查方法与调查结果?

2、学生汇报收集的温度情况。(可以从看天气预报,看报纸,上网查询,发现各城市的气温有高有低)

3、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了调查,并记录了一些城市的温度。那么零下12℃还可以写成12℃。谁还有类似的发现?

4、学生自由发言,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

5、谁能说一说12℃代表什么意思?

6、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学生认识:12℃表示零下12度,或者表示比0度还低12度。12℃是一个负数,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生活中的负数,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

(三)学习温度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1、把学生记录的温度进行简单交流,并抽出2组数据与零度进行比较,从中了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还要低2℃的一些知识。

2、教师准备一份天气预报图,学生观察温度的表示方法。分小组讨论怎样读温度,并读一读,写一写。

(四)试一试:

指导学生完成第84页的试一试。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请会看温度计的同学介绍怎样从温度计上看温度,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表示0℃的刻度线,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零度以下的温度可以用负数来表示。组织大家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再写出来,增加一些直观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明确:本题的每个图中℃这一竖列的数表示的是摄氏气温,接着让学生完成本题,组织学生进行核对。

(五)练一练:

1、第1题,比较温度的高低时,学生先从零上温度开始,逐步过渡到零下温度的比较 。如:2℃和5℃的比较,1℃ 和0℃的比较,0℃和零下2℃的比较,零下2℃和零下5℃的比较等。练习时,先让学生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第2题,先让学生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本题如下:(1)上海与天津,上海的温度高。即:5℃2℃

(2)天津与青岛,青岛的温度高。即:0℃2℃

(3)长春与天津,长春的温度低。即:8℃2℃

(4)5℃2℃8℃

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每小题是怎么比较的。

(六)小调查:

首先鼓励学生选择某种调查方法获取数据,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从数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并在地图找出这些信息的对应地理位置,能从地理位置上认识各地气温的特点。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篇二:新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线与角、乘法、运算律、方向与位置、除法、生活中的负数和可能性等教学内容。

1.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3.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第四单元“运算律”。本单元主要学习三步以内的四则混合运算,让学生弄清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了解并掌握加法和乘法的各个运算律,让学生历经探索的过程并发现和掌握这些运算律,知道运算律在数学中的作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对一些计算进行简便计算。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又是学段学习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6.第六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7.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8.第八单元“可能性”。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不确定性;

(2)摸球游戏。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学段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学生将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3.学生将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发现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加法和乘法中的运算规律,了解这些规律的作用并能熟练运用。

5.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6.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7.学生能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8.学生将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及生活经验,知道事物的不确定性,通过摸球的游戏进一步了解和体会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作,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工作,特别是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六、课时安排:

单元“认识更大的数”:7课时;

第二单元“线与角”:9课时;

第三单元“乘法”:9课时;

第四单元“运算律”:6课时

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3课时

第六单元“除法”:13课时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3课时

第八单元“可能性”:3课时

总复习:4课时

七、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教学内容: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笑笑和淘气数小正方体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下面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一个大方块有一千个小方块,十个大方块有一万个小方块.

3.在此基础上,引出一百个大方块有多少个小方块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

4.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作的机会。

5.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7.说一说: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

难点: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及亿以内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师:请同学们默读下面一段话。(出示主题图)

如果把全国每年生产的一次性筷子头尾相连,相当于绕地球赤道330圈,制造这些筷子需要砍伐00000棵大树,使森林面积减少2000000平方米。据统计,我国13亿人口中在校中小学生约2.2亿,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能循环使用5年,可节约5280000吨文化纸。生产这些纸要耗费3000000亩木材、528000000吨纯净水、6335000万吨煤、1584000万吨化工原料。

师提问:这是老师搜集整理的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都可以说一说。

2、发现问题。

(1)小调查。会读的同学请举手,有困难的同学也请举手。(老师统计、分类)

(2)小汇报。请有困难的学生代表上台说一说,(学生可能会指着00000和2000000等较大的数说,这个数我不会读。)

(3)小交流。请会读的同学来读一读,读完后,教师提出问题:00000和2000000是怎么来的,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是比较陌生的,比较困惑的,此时,让孩子们地去阅读教材已是水到渠成。)

3、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诱发学生阅读文本(自学或预习)的动机,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并通过小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时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时教案5篇

教材提供了小朋友测量体重的情境,引出学生提出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研究退位减法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时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时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星星。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学习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探索的过程。的教法是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发展其作出决策的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体现了“小课堂,大”的课堂教学理念。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旧知铺垫

1.师:今天数学游乐园开张了。老师准备带大家一起去游一游。只要大家答对门口的几道题,就可以免费进去了,你们有信心吗?

2.课件出示情境:

0.24+0.1 0.82-0.321.54+2.3 9.88-4.32

售票员阿姨:“只要小朋友能准确地计算出得数,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可以。

3.师:可以口算,可以列竖式计算、还可以请教别人,等等。

4.学生计算后、汇报结果。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针对学生的喜欢和好奇心,以游乐园的情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环节目的是激活学生学习本课所需的知识,选择不同算法,关注学生的个别异,特别给予后进生再次学习的机会。)

(二)提出问题

1、问题情境

师:大家计算得真准确!我们可以进去数学游乐园喽!你们瞧,游乐园里真乐闹啊!大象伯伯在那里给大家量体重,我们去看看!哦,有三位小朋友量出来的体重是……(课件出示游乐园情境图)

笑笑38千克

淘气45.2千克

丁丁33.4千克

2、大象伯伯要考考你们:你能不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呢?

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从中选择出本节课将解决的问题:(退位减法)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三、探索算法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1、学生列出算式:45.2-33.4=2、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把得数算出来。

2、学生探究算法。

3、全班交流:生1:我算出得数是11.8。

(师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生1:我先算出452-334=118,那么45.2-33.4就等于11.8。

师:很好,不过这种算法的前提是小数的位数相同。

生2:我是把这道题想成钱来算的。我先从45.2元里面拿出33元……

师:你能把生活经验用在这里解决算术问题真不错。

生3:我能用列竖式的方法来算。

师:你的算法很特别,能不能上台来跟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3:(一边板书,一边讲)我把先45.2写在上面,33.4写在下面,要注意小数点对齐,然后2减4不够减,找前一位借1,变成12-4=8,……后算出来的得数是11.8

师:谢谢你。

师: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更方便呢?

(列竖式)

师:那好,我们就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

(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行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环节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出发,主动参与,探究小数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有效的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并且学会优化选择。)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课件出示问题及智慧说的话“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1、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请2位学生板演。

3、学生评价。

(课件出示情境)

4、师:数学游乐园里还有个小朋友晶晶还不明白,我们一起来帮帮他。

5、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不够减时怎么办?如果碰到整数怎么办?

6、分组讨论,并做好记录。

7、汇报交流。(强调智慧说的话)

8、师小结: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一。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教师通过课件进行板书。)

(通过小组讨论,促进生生互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归纳、概括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巩固和应用

“有奖解答”

1、师:小朋友们都学好了本领,接来老师要带大家去参加游乐园的“有奖解答”活动,看谁获得的奖品多?

2、P16题。

(课件出示)

(1)看谁算得准确。

8.25

+1.55

-7.3

-2.25

-10

- 2.45

-教师着重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

小结: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小数点要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3、P16第二题。

新学期开学了,笑笑到商店买了1个书包和1个文具盒,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

名称单价/元

书包32.50

文具盒7.60

4、分发奖品。(星星——贴在光荣榜)

(在“有奖解答”的具体情境中,学生既巩固新知,同时又引出了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五、总 结 回 顾

1、师:我们今天的游园活动到这里就结束了,你愿意把今天的收获和大象伯伯分享吗?

2、学生谈收获。

3、师总结:这就是我们所今天学习的——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相信以后遇到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应该难不倒你们了。

(让学生分享收获,体现了 “反思”的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深化认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时教案2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

学校每年都安排学生进行体检,关是量体重。只听见淘气说,我的体重是45千克;丁丁说,我的体重是33.4千克。我们可以提什么问题?

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二、探究计算方法

1、根据所提问题,列式计算。

2、讨论:怎么算?

3、智慧老人说,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为了计算需要,45可以怎么写?

4、自主计算,检查反馈。

三、巩固与应用

1、完成第17页1、4

2、第17页2、5

四、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

第17页3、6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时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地计算。

2、能选择简便的方法准确计算。

教学准备:

购物小票、购物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课本超市购物图,笑笑在收银台结算账单。师:笑笑正在核对找回来的钱数对不对,让我们一起帮助她。

2、师出示购物小票,学生说说上面都有些什么内容?(生答货号、销售价、数量、应付款、实付款、实收、找零。)

3、师:怎样帮助笑笑核对找回来的钱数对不对?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板书课题: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核对小票。

师:同桌互相说说通过观察购物小票,你知道笑笑都买了什么吗?我们可以怎么帮她?

2、汇报学习情况,先把一个蛋糕和一瓶橙汁的价钱加在一起,然后用20元减去买东西花的钱,看剩下的钱和购物小票上找零一项的钱数是不是一样。列式:20-(12.30+4.85)。

师指名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小组讨论,核对小票,还可以怎样算?学生探究还可以用买东西的钱加上找回的钱看是不是等于20元钱。列式为:12.30+4.85+2.85。

4、师生小结算法。

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按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顺序来计算。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三、练习运用,体验成功

1、模拟购物。

师:我们小组合作,模拟购物。一人当售货员,其他三人扮演顾客,架上选自己需要的、喜欢的文具,选完后填到购物单中,请售货员算一算买这些商品要花多少钱?顾客再核对一下,售货员四人轮流当。小组合作模拟购物,并填购物单。

2、反馈练习。

(1)师:在计算这几种商品的总价时,你有比较简便的算法吗?

(2)小组交流。

(3)师生小结:在计算小数连加法时,使用加法交换律或者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计算小数连减法时,两个减数如相加可凑整,先把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中减去,也可使计算简便。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师: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今天让我们当一回家,为家人准备晚餐,选购食品。钱数在30元以内,你打算选购什么食品?

生写出自己的方案并列式计算出共花多少钱?如有剩余,余下多少钱?

五、小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购物小票

1.25+2.41=3.66 3.66-1.25=2.41

1.25 3.66

+2.41 -1.25

3.66 2.41

计算时只要小数点对齐,其他就和整数加减法一样了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时教案4

教学课题:

1.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 培养学生动手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材分析:

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

本课时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

学生准备:

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

教学方法:

本课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在活动中探索角的有关知识,但对于比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概念的知识教师仍然加以和讲解。如周角和平角,学生仅从形状上就普遍认为周角是一个圆圈,平角就是一个半圆圈,而不去理解它作为角的实质,但这种实质的探索仅仅让学生利用活动角或同桌交流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教师在利用活动角的基础上进行了讲解,这样既让学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 节 教学要点: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找一段挖掘机工作视频,放给学生看。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什么样的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角的认识)挖掘机工作示意: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平角、周角

1.学生做各种活动角。

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然后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折的是什么角。(小组交流): 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折的角?

2.小组汇报交流

展示你们折的角,并告诉同学们它的名称。

3. 分类。

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小组活动): 把你们小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一组同学在台上分)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学生上台展示)

4.认识平角。

手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始,一边不动,另一条边怎样转动,当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问:这是角吗?为什么?

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他能自觉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决今天的问题。还有不同意见吗? (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平角。(板书)(画平角): 跟着老师画平角。(平角的画法)。

5.认识周角。

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做个游戏

⑴老师先说出一种角,你们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开始!锐角!直角!钝角!

⑵老师转动活动角,你们说出它的名称。开始! (老师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画周角): 跟着老师画周角。(周角的画法)。

(二)角的表示方法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角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有好方法? (两生上台板演) 角可以这样表示: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记作“∠1”(或“∠2”等)。读作“角一”

(三)探索三种角的关系

直角、平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研究一下。(小组汇报):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三、回归生活

1. 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现在我们来看看铲斗臂在工作时都形成了哪种角?

2. 找出身边的各种角 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角吗?(生举例) 看到生活中这么多的角,你想说什么?

四、总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时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

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大约有多少千米?

2、列式:145×12=

3、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是否合乎实际。

5、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后算什么。

6、师生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7、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

二、巩固练习

1、课本49页“做一做”

学生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能计算器自行检验。

2、练习七第3题。

164×32= 54×145= 254×36=

217×83= 43×139= 328×25=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3、练习七第2、4题。

这两题的知识背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学生练习后,让学生根据每题的知识背景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三、课堂小结。(略)

四、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三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激发学生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兴趣,树立学生计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

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和需要处理连续进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教你们认识一种你们从没接触过的东西——人造地球卫星。知道它的用途吗?我们无论是打电话、看、还是都离不开人造卫星。它给人类带来的便利是不可估计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知识——卫星运行时间。(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师:(显示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时间)大家把黑板上这句话读一遍,将得到的数学信息记下。

【设计意图】计算教学源于生活的需要,我创设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既然大家都知道了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那么2圈呢?5圈呢?可不可以用快的速度告诉老师?

师:看来同学们三年级的乘法学的非常棒。我也知道2圈、5圈肯定是难不住你们的。那么假设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0圈,你们会吗?(请同学起来回答)

师:同学们,我们没有学过两位乘三位数的乘法,xxx能现在做出一个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非常的棒。

师:既然这个简单的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算式没有难倒你们,那么就来个难的吧。(多媒体显示问题)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谁会列式?(114×21= )你能估计一下这个算式的积大概是多少吗?

(预设1)我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200。

(预设2)我把114看作100,把21看作20,100×20=20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000。

师:通过同学们估算的,我们知道估算就是将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因数进行适当的四舍五入得出的。那么谁估算的接近值呢?同学们去试着计算一下吧。(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养成计算前估算的习惯。将课堂还给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出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反馈方法,优化算法

师:老师下去走了一圈,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做法,总结出三种算法,呈现出来给大家看看。

先算20圈:114×20=2280(分) 114×21

再算1圈:114×1=114(分) =114×7×3

加在一起:2280+114=2394(分) =798×3

=2394(分)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刚刚接触的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做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将之前的知识发挥出的迁移,自己摸索出自己喜欢的计算方式。

师:聪明的同学们运用了多种方法告诉了我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观察一下这些计算方法,你们看看哪种更简便、更快捷呢?

师:同学们异口同声的都选择的竖式计算,那么在用竖式做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数位的对齐。

【设计意图】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中学生容易犯的就是数位对齐和进位错误的问题,在这步就正好体现出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四、总结算法,巩固训练

(一)、师:看看自己学会了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吗,“试一试”吧!(请学生演板课本P34“试一试”)

135×45 408×25

54×312 47×210

(二)、师:演板的同学已经做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做的怎么样呢?(组织学生找到演板学生犯的错误,集体订正。)

(三)、师:总结错误,强化算法

1、 学生在做中间带0的竖式计算时,往往会出现0乘任何数得任何数的现象。

2、 两位数放前面时,学生不知道讲数位多的数放在上面列竖式其实更简单。

3、 进位很容易就会忘记或者上一步的进位加到了下一步,标明进位时数字写太大造成混淆了原来了因数。

四、师:这些错误下面的同学应该也会出现,那么经过我们一起总结出来这些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对计算要更细心、更准确。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新知识。对于乘数中间有0的算式应强调0的处理,在计算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时,我们通常把数位多的乘数写在上面。集体订正,也会减少学生的错误,激发学生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兴趣,树立学生计算的信心。

师:学习数学终都是要将数用到生活当中去的,既然今天同学们学会了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算法,能不能帮老师解决一下这些问题呢?(多媒体显示问题)

1、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每天要浪费112千克水,照这样计算 一个月(按31天算)会浪费多少千克水 ?

2、教育书店购进作文书209本,购进的科技书是作文书的32倍。问购进科技书多少本?

【设计意图】:在学生学会了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后,还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的。此环节设计两道应用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让原本单一的竖式计算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生活性。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课堂总结,课外巩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

(1)把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因数进行适当的四舍五入

取近似数;

(2)将近似数相乘的积作为估算的结果。

2、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1)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到的末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到的末位数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

课外作业:课本P34页练一练1、2题。

篇二

教学内容:

卫星运行时间(教材33―34页)〔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及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演示题人造卫星发射实况,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教师接着问:2圈、5圈、10圈呢?让学生计算所需要的时间,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2.思维: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列式114×21;

3.揭示课题:卫星运行时间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提问:你怎么能很快估算出结果?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好吗?

(交流并归纳出估计的方法,对于问题的学生及时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114×21的积比2000多比0少)

归纳总结:将两个乘数分别按“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再将近似数相乘,所得的积作为估计的结果。

2.用其他方法计算。(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①把21看作20加1 ②把21看作7乘3

114×21 114×21

=114×(20+1) =114×(7×3)

=114×20+114×1 =114×7×3

=2280+114 =798×3

=2394 =2394

③把114分成100、10和4 ④用表格计算

114×2

=(100+10+4)×21

=100×21+10×21+4×21

=2394

3、因势利导,挖掘竖式算法。

以前之学过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114×21

⑵算理:乘得的数字该怎样对齐?

⑶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归纳总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到的末位数和两位数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末位数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⑷课本34页试一试

①54×312 列竖式时调换两个乘数的位置:312×54

②408×25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③47×210 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三、反馈练习,强化理解

1.填空

①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②用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时,所得的积的末位数要和因数的()位对齐。

③在计算整数乘法时,如果因数末尾有0,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然后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上几个0。

④括号里能填几?

600×( )<1201200×( )<801

2.对号入座。(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⑴计算280×50,积末尾有( )个0。

A.2 B.1 C.3 D.4

⑵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少是( )。

A.三位数B. 四位数 C.五位数D.不能确定

⑶672×53=( )

A.670×53×2×53 B.672×50+672×3C.600×53×72×53

3、竖式计算。课本34页练一练题(让学生口述算法,并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等。)

4、森林医生。课本34页练一练第二题(通过改错,强调易错注意问题。)

四、拓展应用,升华提高

1.列竖式计算。

386×15 407×28540×3062×204

2.应用题。

商店从工厂批发了80台复读机,每台140元,商店要付给工厂多少元?

(140×80列竖式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乘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位添上几个0。

五、作业

1.课本34页第3题

2.课本34页第4题

篇三

教学目标:

1、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

2、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重难点)

教学过程:

1、竖式计算 39×12(复习、小结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

2、卫星运行动画导入

3、板书课题

4、明确教学目标

5、提问1:东方红1号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钟,则卫星绕地球运行2圈需

要多长时间? (复习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

提问2:东方红1号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钟,则卫星绕地球运行21圈需

要多长时间? (提出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完成导学案问题1(估算)

6、学生自学课本第30页内容,完成导学案的问题2,要求

(1)时间:5分钟;

(2)学生自己自学,完成;

7、分析、解答问题2,注意小结;重点在问题2.

提问3:通过竖式计算114×21,归纳一下“三位数如何乘以两位数”(重点与难点)

8、游戏(把课本第31页第3题练习以游戏的形式呈现)

9、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0、分层作业

[1](必做题)课本第31页第1、2题;

[2](选做题)请你利用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向老师提出一个问题。

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说课稿

用两位数上的个位去与三位数的个位相乘,得10进一点,然后用两位数上的个位与三位数的十位相乘,如个位上的数进了一点,就用现有的数再上个位进的点,再用二位数上的个位与三位数上的百位相乘,依上面所方法计算,再用二位数上的十位与三位数上的个位相乘,依次类推,再将两次所得的数相加,就可以了,

把三位数写在上,两位数写在下,就像这样 200 × 20----------- 4000后面一个零不用算,200×2=400,零照写!也可以想这样, 147× 24 --------- 588 +394----------- 4528背好口诀就能算得很快!得10进1点得20进两点~~~~~~~把算式里的相乘在加所进的点!

比如 123×45=5535

先写成这样 123

× 45

615

+492

553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b19126499425@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