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学习方法 >

近10年高考文科题目_高考题目讲解文科

全国卷高考文科数学必考哪些题型

总之,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命制是非常成功的,仔细研究这套试题,对我们2015年的复习备考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全国卷高考文科数学考试试卷结构

近10年高考文科题目_高考题目讲解文科近10年高考文科题目_高考题目讲解文科


近10年高考文科题目_高考题目讲解文科


(Ⅱ)求的大小.

一、试卷结构

全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12个选择题,全部为必考内容.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部分题由4个填空题和5个解答题组成;选考部分由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各命制1个解答题,考生从3题中任选1题作答,若多做,则按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所做的题给分。

1.试题类型

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解答题要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三种题型分数的百分比约为:选择题40%左右,填空题10%左右,解答题50%左右。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难度在0.7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难度为0.4—0.7的试题是中等难度题,难度在0.4以下的试题界定为难题.三种难度的试题应控制合适的分值比例,试卷总体难度适中.

二.全国卷高考文科数学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知道(了解、模仿)、理解(作)、掌握(运用、迁移),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括低一级的层次要求.

1.知道(了解、模仿):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

3.掌握(运用、迁移):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能够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

(二)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空间想像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2.抽象概括能力: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

3.推理论证能力: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

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

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 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

(三)个性品质要求

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考查要求

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 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要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迁移并广泛用于相关学科和生活.因此,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考查时要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价值立意,要有明确的目的,加强针对性,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通过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达、运算推理、演绎证明和模式构建等诸方面,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形成和发展理性思维,构成数学能力的主题.对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对知识的考查侧重于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

对能力的考查,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切合学生实际.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它不仅包括数的运算,还包括式的运算,对考生运算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理合逻辑推理的考查,以含字母的式的运算为主.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考查时注意与推理相结合.实践能力在考试中表现为解答应用问题,考查的重点是客观事物的数学化,这个过程主要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构造数学模型,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要把握好提出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要结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让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更加符合考生的水平,考试自觉地置身于现实的大环境中,关心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的意识。

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理想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在数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展示能力的区域就越宽泛,显现出的创造意识也就越强.命题时要注意试题的多样性,涉及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题目,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题目,研究型、探索型或开放型的题目,让考生思考,自主探索,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问题的本质,寻求合适的解题工具,梳理解题程序,为考生展现创新意识、发挥创造能力创设广阔的空间。

,函数与导数

主要考点:利用函数单调性比较大小、分段函数、函数周期性、函数奇偶性、函数单调性、函数零点和利用导数求值。

第二,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三角变换及其应用

这一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但不是难点,主要出一些基础题或中档题。主要考向量的运算、应用等题型。

第三,数列及其应用

这部分是高考的重点而且是难点,主要出一些综合题。主要考求数列通项、数列求或一些相关应用题型。

第四,不等式

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求解和证明,而且很少单独考查,主要是在解答题中比较大小。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主要考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应用等题型。

第五,概率和统计

这部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大,属应用题,主要出一些基础题或中档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线性回归、抽样方法、二项分布等题型。

第六,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空间位置关系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主要是证明平行或垂直,求角和距离。主要考察对定理的熟悉程度、运用程度。主要考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和空间向量的应用等题型。

第七,解析几何

几何是高考的难点,运算量大,一般含参数。高考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题的关键。主要考直线方程、圆的方程、圆锥曲线和对称性问题等题型。

针对数学一定要全面、系统的复习基础知识,正确理解概念、定理和公式。尤其是公式一定要准确记忆,以不变应万变。

必考题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学校发的总复习的书上会有的。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解答题

填空题

解答题

学校发的总复习的书上会有的

填空题

解答题

去看你们省份往年的高考题目

历年文科高考数学中空间部分的题目占多少比例?

第三,要精选试题,规范训练。一是试卷要标准化,训练试卷要跟高考模式保持一致,使试题有性,采用12+2+选做题模式;二是能力要求高考化,即试题难度、能力要求要与高考试题相当,总之,要练速度、练准确、练感觉、练规范、练能力。

立体吗 一道大题12分 一道填空一道选择 共20分左右

本人2007年参加高考 估计 选择1-2题 填空0-1题 解答题1题

估计25,故当 时, ,而 ,于是当 时, .分当 时, ,所以 ,(正负2分)

请使用新课标一文综的老师,或是参加过文科课标一高考的学姐学长解答谢谢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2014年的参考下吧。

从本质上说,解法二代表了本题真正意图,只是由于中学数学中已经没有了极限的知识,所以,作者在解法上避开了上述知识。实际上,无论哪种解法,都必须避开间断点,只是技巧不同而已。

2014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新课标全国卷I)

总计 60

(2014-07-08 10:58:49)转载▼

2014年高考是我们河南省文科综合试题使用的是课标全国卷(文综卷I),2014年的试题相对2013年试题而言,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变化和调整,可以说是稳中有变,而探究这些变化,对2014年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我们2015年的高三的复习备考具有重大的意义。

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考点分布及其分值

1、古代史:58.5分(必修·客观题和主观题共28.5分,选修·选考题30分)

24题,古代的制度·秦汉时期的制度(必修1史)4分;25题,古代的思想文化·唐朝实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4分;26题,古代的思想文化·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中对人性的认识(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4分;27题,古代的经济·清初对外贸易的状况(必修2经济生活史)4分;40题第(1)问,宋应星科技成果的特点,第(2)问,宋应星的科技成就未受重视的原因(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12.5分;45题,古代的法律改革(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48题,对历史人物包拯“包青天”的评价(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2、近现代史:43分(必修·客观题和主观题28分,选修·选考题15分)

※ ①近代史部分(39分,其中必修24分,选修15分): 28题,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后中印消费英国棉布、棉纱的异(必修2经济生活史)4分;29题,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1898年康梁发动举人废除八股取士而受到众举人的的情况(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4分; 30题,近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和生活的变迁(必修2经济生活史)4分;41题,抗日·对我国60年代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抗日目录的修改(必修1史)12分;46题,对清末预备立宪的认识(选修2近代的思想与实践)15分。

※ ②现代史部分(必修部分:4分):31题,新“一五”期间实行粮食供应制度的情况(必修2经济生活史)4分。

3、世界史部分:43.5分(必修·客观题和主观题28.5分,选修·选考题15分)

※ ①世界古代史(4分):32题,古希腊、罗马文明·雅典的(必修1史)4分。

※ 世界近现代史(39.5分,必修24.5分,选修15分):33题,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特点的认识(必修1史)4分;34题,对工业化和新经济政策相关内容的认识(必修2经济生活史)4分;35题,欧洲一体化进程·对欧元问世的巨大作用的认识(必修2经济生活史)4分;40题第(1)问,牛顿科技成就的特点,第(2)问,牛顿的科技成就受到广泛重视的原因(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12.5分; 47题,关注二战后关于《不扩散条约》的签署问题(选修3二十世纪的与和平)15分。

总之,在全部历史试题所有分数的145分当中,史部分:101.5分(必修56.5分,选修45分),世界史部分:43.5分,(必修28.5分,选修15分)。其中,史:92分(必修32分,选修60分),经济生活史:20分(必修20分),思想文化科技史:33分(必修33分)。

纵观整个试卷,历史必修部分主要考查了:古代的制度·秦汉时期的制度、古代的思想文化·唐朝实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古代的思想文化·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中对人性的认识、古代的经济·清初对外贸易的状况、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后中印消费英国棉布、棉纱的异、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189康梁发动举人废除八股取士而受到众举人的的情况、近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和生活的变迁、新“一五”期间实行粮食供应制度的情况、古希腊、罗马文明·雅典的、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特点、工业化和新经济政策相关内容、欧洲一体化进程·对欧元问世的巨大作用、17世纪的传统科技与同时期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不同时期对抗日的认识。

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特点

总体上,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考题相较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考题,可以说是稳中有变、稳中求变,总体难度略有下降,但学生想拿高分并不容易。

现有:(1)从试卷的结构和分值分配来看,保持了稳定(必修部分12个选择题48分+2个

主观试题37分共计85分,选修4选1分值为15分);(2)从命题的形式看,试卷继续保持

“三新”模式,即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以新史料统领试题,限度的

上比2013年更加科学规范;(3)从能力考查来看,试题仍然突出考查“四种能力”,即获取

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4)从考察的知

识点分布来看,侧重于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如古代制度的演进、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古代的商业和对外贸易、古希腊和古罗制度、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中华民族反侵略求潮流、近代东西方的科技、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的建设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等,这些均为教材中的主干知识,不偏不怪;另外,三大板块(即必修部分的史、经济史和科技文化史)分布与去年相比大体稳定;从中外历史的角度看,仍然是历史比重较大;(5)对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适度地给与关注,如35题对欧洲一体化的考查,实际上关注当今的中欧关系,41题考查抗日,实际上是关注当今的中日关系;(6)2014年选择项的设置继续保持2013年的模糊性的特点,12道选择题中第24、25、28、32、34题都是“反映”类试题,第27、29、30、35题都是“表明”“表现”类试题,而“反映”“表明”“表现”“说明”类试题要求回答的是现象、原因、特征,还是本质、影响、意义,只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这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相对作答的难度是比较大的。

同时,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试题在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试题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创新,其其调整和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变化是第41题的变化。2010年、2011年和2012年连续出了三年的小论文型题目,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而且也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好评,在2013年的高考变成了信息说明题(称为“比较说明题”),即给出了两幅地图,让学生根据地图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试题的41题在承接2013年变化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变化和创新,变成了“修改说明题”,该题给出了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内容的目录摘编,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这是今年试题的一大创新和亮点,该题在选材上别具匠心,既突出了时政,又突出了历史的教育功能。

其次,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整体难度与去年相比略有下降。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卷I文综历史部分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难度大幅度增加,尤其是非选择题难度增加幅度相当大,导致学生的40题和41题的得分大幅度降低,也导致了2013年文综的总体得分创了历史新低。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在总体设计上,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2014年选择题选项的设置在字数、语言上更加完备、科学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文字阅读量;(2)2014年的40题,在材料的选取上和问题的设置上,均没有超出高中学生的认识范围,17世纪东方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相对而言还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另外,试题的与材料的关系还是相对比较密切的,只要学生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材料,还是可以作答的;(3)2014年的41题在虽然由2013年的“比较说明题”变成了“修改说明题”,但是这仍然是说明题开放型试题,另外,经历了去年的变化,在2014年的复习备考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对2014年试题的变化做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因此学生不会像2013年那样面对41题而茫然无措。

第三,2014年40题的设计除了上面提到的难度降低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今年的40题没有关注现实中的热点问题。2011、2012和2013年的40题均或明或暗的关注了热点问题,如2011年40题考的是古代不同时期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和标准,实际上关注的是2011年考试的热潮和当时进行的大部制改革;2012年考查的是交通信号灯的变迁与工业革命及科技的进步,实际上关注的是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尤其是一些大城市;2013年考查的是对海洋的利用问题,实际上关注的是2012到2013年周边的势和海洋安全问题,中日关于问题的矛盾及菲律宾侵占我国南海的岛屿导致了我国海疆局势的空前紧张,从而使我国的海洋和海洋安全受到了的威胁。而今年的40题考查的是17世纪东方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这与现实的经济文化的热点可以说关系不密切吧。

第四,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克服和避免了2013年试题设计的一些不足和缺陷。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有两大缺陷和不足:一是2013年选择题的第34题考查了选修二一—《20世纪的与和平》的内容,这增加了试题的难度,违背了课改的精神,也给高中历史的教与学将带来很多的困惑与困难;二是试题的设置和考查的内容有重复的嫌疑,选做题的第45题考查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比较(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6题考查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方面的不同和产生的不同影响(选修2近代的思想与实践),这两个题目均涉及到维新派和维新变法运动,虽然考查的角度和内容不同,但总感觉考查的知识点有些重复;还有29题和46题均涉及和考查了洋务运动。今年的试题设计避免了以上问题的出现,这是今年试题的一个进步吧。

第五,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古代史的比重相对2012年和2013年的试题而言有较大幅度上升,而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比重略有降低。2012年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分值分别为39分、58分、48分,2013年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分值分别为45分、55分、45分,2014年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分值分别为58.5、43、43.5。我认为这不具有规律性,仅仅是出于命题的需要而出现的巧合和偶然的现象。还有今年文言文的阅读材料明显减少,我认为可能是命题者出于降低历史试题难度的考虑吧。

第五,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45题,即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又回到了考查教材意外改革的轨道上。新课标文综试卷的45题,即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2010、2011、2012年考查的均是教材之外的改革,2010年考查的是刘晏推行的榷盐法,2011年考的是清朝在蒙古地区实行的盟旗制度,2012年考查的是王莽改制,而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卷I文综历史部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考查内容涉及了人教版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考查的是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异同点,但是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的45题又回到了考查教材之外改革的轨道上,2014年的45题考查了古代的法律改革,这是现行选修教材之外的改革。这也算是今年试题的一个变化吧。

2015年高考的复习备考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高考题每道题都在考查学生的能力。体现了《考试说明》中考核能

力要求的四个基本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

问题的能力。这四种能力的考核,是历史学科考核的主要目标,意在注重考查考生对基本历

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

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能力的考核是高考的核心并贯穿始终。基于此,

在下面的复习备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明确课标要求、考纲内容,这样,才能在教学和复习备考中做到有的放矢,才有针对性。

第二,抓好轮复习,不求速度,要求质量,夯实基础。具体要做到以下几方面:(1)抓好主干知识以及主干知识中的细节知识点,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必须要弄清楚,理解透彻,对于历史必须有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认识;(2)要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三本必修教材中的每个专题都有自己的知识脉络和知识结构,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是相通而不是割裂的,要掌握其中的内在联系;(3)要注意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和同时期东西方历史的比较,今年的40题就是东方的传统科技与西方的近代科技的比较。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切忌以题海战术代替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第四 在加强选择题训练的同时,要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对非选择题进行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解答非选择题的能力(包含审题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组织的能力等)。材料的选取必须多样化,既要有文字标题解析题,还要有表格数字资料、文物遗迹资料、地图人物资料等,让学生从各种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学生一定要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多角度,全方位的论述,以充分的史实来支撑自己的论点,加强结合材料分析史实的能力。

第五 要和语文老师适当地结合,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的能力。近几年的历史试题均采用“三新”模式,即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以新史料统领试题,限度的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比较分析的能力,而且在文综试卷的、历史和地理三科中,历史试题的文字最长,阅读量,而且材料的阅读理解的难度也,而高考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因此就要求学生必须快速准确地阅读理解并提取所提供材料的信息。而现实是,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高考中,许多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从而导致历史学科失分率相当地高。基于这种状况,有必要常态地、长期地、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理解的训练。

第六,作为历史教师,尤其是作为高三的历史教师,要读书,要关注历史学研究的前沿,开阔眼界,不断充实自己。具体途径和方法:一网上搜索资料,从网上看一些历史资料;二看历史专著,如被誉为“当代资治通鉴”的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北师大刘宗绪编写的《世界近代现代史三十讲》、白寿彝的《通史》、吕思勉的《通史》等;三是一些历史方面的杂志,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

第七,无论老师或者学生都要关注时事热点、大事等重要问题,要关心国内外重大事情,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是现实的热点问题,如的召开、民生问题、中日问题、南海问题、问题、中东的政局问题、巴西的世界杯足球赛等,二是重大纪念问题,2015年高考备考要关注有关05或15件,也要关注次纪念的,如04或14、06或16件等。

第八,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复习备考工作。一是要加强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大家的智慧,这样才能把高考的复习备考工作做得更全面更扎实。二是加强综合科相关教师之间的合作,要设置一个得力的综合科备课组组长,协调好综合科学科之间的合作。

以上是个人之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希望不吝赐教!!!

高考文科数学大题目

四.选答题 22 平面几何 文理同题 10

代数部分,在教材中大约占40%。代数包括函数、方程等等类似。代数所占的考试总分数也要达到40%左右。立体几何在教材中占到了20-25%,高考中立体几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比较分析的能力,12道选择题均为材料解析题,而且,在选项的设置何的题也是25-30分的样子。

海南省近四年高考第二卷得分统计表

1,导数 导数和大学里面的课程紧密结合。同学们参加高考以后要上大学,上大学接触到的数学内容就是极限和导数。我们在这里高考的命题老师来考察导数,就给我们上大学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一个基础。而且导数部分的变化非常多,和我们高中数学的其他内容是一个极大的提高,而且在知识点上在我们考查它有限、无限的变化中实际上是中学数学向大学数学的飞跃。这个飞跃你能够把握住,就能给你大学数学学习开拓一条比较好的道路。所以高考数学必定要在导数上做文章。所以我希望每个同学,你回头来把向量的问题好好看看。特别是有的同学说导数的求导我会做,但是导数的定义是什么?怎么样用导数定义来解决一些相关的内容,我们要回到最基本的导数概念上来。

2,向量和三角内容 解析几何中一些曲线的关系,一些点的轨迹问题,它可能用向量的形式表达出来。向量也可能和三角内容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我们一些原来三角函数变形,可能在这里用向量的形式作为一个题,同时向量本身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

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考试每年要翻新。因为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考试创新在哪里?我想最主要是这样几部分:一部分就是说最近几年教材变新的内容。比如说向量这一内容,比如说概率和导数。这三部分内容基本上是我们教材中近几年才加进来的。这些内容以前考过的,特别是从几十年来讲考过的就比较少,而是最近几年大家都在这方面做文章。今年的高考仍然要在这几个衔接点上来考,同时它可能要把这几个点结合在一起。

另外 因为地区自主命题的多元话 总趋向不会变 但内容上百家争鸣,繁花盛开

主要是考生有良好心态,扎实的基础

帮我详细解答一下2009年海南(文科)数学的高考题,第五道选择题....谢谢了..由于不能题目,麻烦各位

在平面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圆的圆心为,过点

因为2个圆关于直线y=x-1对称,所以2个圆心也关于该直线对称,即两圆心中点在该直线上,因为O1为(-1,1),从选项中可以看出只有(2,-2)满足,所以选B,此方法带有投机性质,但对付选择题还是不错的

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

求近三年高考数学题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考题相对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试题稳的表

几何

买“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试题都是按章节分类的,很好找

天利38套,很全

也不错

买本《十年高考》

内容 函数 三角 导数与定积分 复数 不等式 算法 向量 计数原理 逻辑用语 数列 概 率 统 计 立体几何 解析几何 平面几何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不等式选讲既然你不会下,就只好去买了

把常用的公式和一些妙招一定要背熟,配合着题练习~

昨一百道公式方法记不住也是白搭~

你们老师太残忍了,十套太多了吧...如果基础不好的话多做显然 时, ; 时, 。点基础题吧...

可怜的孩子,被老师逼迫成这样了

去书店买吧!

急急急!求07到10年的宁夏海南高考真题 我文科生 各科都要 谢谢了!!!!!

【解析】如图,2010 文科 4.63 4.49 2.21 3.52 0.81 1.21 1.51 18.38

本来是要先采纳在发送的,但是看到离高考也不久了,我就先给你发送过来了,希望你好好使用我发给你的资料,祝你考个好大学!

A.3 B.2 C.1 D.

来自75.....

真诚回答,敬望采纳。

求近5年重庆文科高考数学选择题 希望大家能速度帮我解决下.我是明天将要参加高考的学生.

平均 考试毕竟每年要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做,考试的总体意思就是要保持稳定,每年考试的一些必考的内容今年照样要考,这些也是我们高中数学最核心的部分。比如说函数的内容,解析几何、立体几何。这些东西不考是不可能的,必定要考。1.26 2.52 3.80

10年 BADCBACDDC

(ⅱ)当 时,则

09年 ABDDACCBCB

08年 CACADDBCBBAC

07年 ADABABCADCBC

06年 DDCDBCCDBBAA

2010,abbcddbccd.2009,badcaccdbb.2008,aabcdcacdb.2007,adcbacbbdc.2006,dbacacbbdd.2005,addbcbbaac

求2011海南高考试题及解析(急急急)

2.理解(作):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表示,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判断,初步应用等。

一.总体分析:

理科 5.84 4.68 4.43 6.84 1.20 1.79 2.79 27.57

表一:全卷平均分

2.难度控制

2011年高考全省总考生各学科成绩全卷平均分(全体考生)

科类 科目 实考人数 平均分 分 分 0分人数

文史类 数学(文) 20471 44.75 144.00 0 77

理工类 数学(理) 33310 58.70 145.50 0 25

2011年高考全省总考生各学科成绩全卷平均分(应届考生)

科类 科目 考生人数 平均分 分 分 0分人数

数学(文) 19297 44.56 144.00 0 76

数学(理) 30407 58.45 145.50 0 21

表二:文理各题平均分

1.理科

3.32 3.79 3.69 3.71 3.25 1.71 2.03 1.76 2.88 2.24

3.33 3.81 3.70 3.70 3.27 1.73 2.03 1.76 2.90 2.23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1.54 1.13 1.75 2.42 1.52 0.10 4.64 4.39 6.82 1.22 1.77

1.54 1.12 1.77 2.45 1.53 0.10 4.68 4.43 6.84 1.20 1.79

题号

平均分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

人数 3600 17180 9627

2.文科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1.97 3.53 2.76 3.59 3.14 3.28 1.99 1.13 2.73 1.83

1.98 3.54 2.77 3.60 3.14 3.28 1.99 1.14 2.73 1.83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1.59 0.85 1.75 1.05 0.62 0.78 2.56 1.57 5.22 0.62 0.93

1.60 0.85 1.75 1.06 0.63 0.79 2.58 1.58 5.27 0.61 0.93

题号

平均分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

人数 3303 11644 4350

平均 0.48 0.82 2.17

表三:客观题各选项具体分布统计表

2011年高考数学(文)客观题各选项具体分布统计表(全体考生)

题目

选项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A 9708 1213 2 707 3726 13432 2543 6746 2129 3349 3818 3499

B 8108 2295 11347 3446 12850 3369 8148 5580 4747 4936 5146 3547

C 2165 14506 4447 1578 2047 3060 5494 3445 11173 7506 4924 5893

D 487 2447 2413 14731 1841 598 4239 4684 2412 4662 6565 7507

其他 3 10 14 9 7 12 47 16 10 18 18 25

题目

选项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A 2192 2162 4619 24657 3010 10812 8766 5546 6733 14859 10282 5304

B 1999 25370 24632 2804 21801 6877 13496 6851 4317 5288 7834 8749

C 22209 3077 1769 4620 4956 4047 8371 13 19297 6759 8013 11712

D 6894 2681 2260 1197 3508 11533 2603 11732 2933 6349 7118 7477

其他 16 20 30 32 35 41 74 68 30 55 63 68

表四:海南省2011年文理科数学高考试卷知识比重分布表:

知识点 代 数 概率统计 几 何 选做

文科 题号 1 3 10 12 7 11 15 21 2 14 5 13 17 6 19 8 16 18 4 9 20 22 23 24

分值 5 15 15 12 5 5 5 5 0 0 12 17 22 22 10 10 10

理科 2 12 5 11 16 9 21 1 13 3 8 10 17 4 19 6 15 18 7 14 20 22 23 24

10 10 10

分值 0 10 15 17 5 5 5 0 5 5 12 17 22 22 10 10 10

文科比值 0.53 0.11 0.29 0.07

理科比值 0.53 0.11 0.29 0.07

纵观整张试卷,今年的试卷知识比例文理科达到了一致,函数知识占有比重为53%,几何知识占有的比重为29%,概率统计知识占有的比重为11%,选做题占有的知识比重固定为7%.函数,几何,概率统计等《课标》知识的主线仍然是试题中考查的主线,整张试卷内容结构保持稳定,其占有比例也与《课标》中课时的比例基本吻合。经过几年的磨合, 《大纲》与《课标》也越来越一致了,对于中学教学来说,思想就更能统一,课改也必然能稳步推进.

表五:海南省2011年文理科数学高考试卷结构及分值分布表:

海南省高考文科试题分析

题型 题号 理科知识点 文科知识点 分值

一.选择题 1 复数 5

2 函数单调性 复数 5

3 程序框图 同理2 5

4 概率 解析几何(离心率) 5

5 三角 同理3 5

6 三视图 同理4 5

7 解析几何(离心率) 同理5 5

8 二项式 同理6 5

9 定积分 与理7为姊妹试题 5

10 逻辑用语(命题) 函数(零点判断) 5

11 三角 三角 5

12 函数综合 与理12为姊妹试题 5

二.填空题 13 简单线性规划 向量 5

14 解析几何 同理13 5

15 立体几何 解三角形 5

16 解三角形 立体几何 5

总计 20

三.解答题

17 数列 数列 12

18 立体几何 与理18为姊妹试题 12

19 概率统计 与理19为姊妹试题 12

20 解析几何 解析几何 12

21 导数 与理21为姊妹试题 12

23 参数方程 文理同题 10

总计 文理同题 10

总分 150

从本次试卷的结构上来看, 试卷已经形成了课改区的试卷特色——超量命题,答题;从分值分布上看,近5年试卷分值保持了一贯性,选择题(1~12题)和填空题(13~16题)的分值均为每小题5分,解答题17~21题每题均为12分,选答题10分;从试卷层次上看,文理有9道同题不同号试题和5道姊妹试题,这说明试卷既关注了文理科考生在数学思维水平上有异,又在文理科考察中对于内容相同部分,充分考虑到相同层次的考查和文理科在考察方式和能力层次上的区别。

表六:

年份 科目 填空 17 18 19 20 21 22 二卷总分

2008 文科 5.28 1.82 3.72 5.68 0.5 0.87 2.03 19.9

理科 5. 7.05 1.41 2.23 1.59 0.67 3.17 22.03

2009 文科 3.02 1.46 0.48 4.12 1.16 1.23 1.1 12.57

理科 4.15 2.2 2.38 2.14 2.34 0.94 2.71 16.86

理科 6.4 2.07 0.99 3.6 0.77 3.16 3.9 20.89

2011 文科 4.21 2.56 1.57 5.22 0.62 0.93 1.07 16.17

今年高考平均分理科为58.70分,文科44.75分;分理科为146分,文科为144分。文科平均水平近几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高分段今年有明显进步;理科平均水平及高分段则有明显的上升.要整体提高海南数学水平,还需要努力。

二.试题分析:

重视双基的考查,关注文理的异

2011年高考数学试题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试题,但是试题注重基础,强调通法,不偏不怪。选择题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循序渐进,层次清晰,12道小题总体立意简明,内涵丰富,覆盖面广,有很强的知识背景。注重基础,基本上没有难题、怪题,且均为贴近课本的容易题或中等题,涉及数学各分科常见的知识点,考生容易进入角色,有效地发挥了“门坎效应”。解答题的设计充分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考查综合、灵活应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试题保留了课改区的特色,但也充分关注到文理科的异。

程序框图,三视图,概率统计,平面几何,不等式,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等深深打上课改区特色的创新试题在本次试卷中都有体现,尤其是文理科的的第19题统计概率,出题者这几年保持了一贯风格,将统计与概率融为一体,这种学科的整体意识对于高中数学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导向性。正因为如此,海南近几年在概率统计教学中获得了比较大的进步,理科第19题有一万多份满分卷,而文科也有四千多份满分卷,创下历年高考之最。

从选填题的角度来看,文理科均为常规基础题,16道小题有6道文理科同题,还有几道是难度接近的姐妹题.由于文理科考生在数学思维水平上有异,而对数学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试题比较好地把握住了这种情况,在文理科考察内容大致相同的情况之下,在考察方式和能力层次上加以区别。例如理科第1题与文科第2题,同为复数问题,文理科均考查了复数的代数形式运算,但理科试题中增加了共轭复数的考查;理科第7题与文科第9题同为解析几何试题,都是利用通径找图形的数量关系,理科考查双曲线,文科考查抛物线,两者解答思想方法均为解答思想方法均为数形结合,但在计算量上理科明显高于文科,因此合理区分了不同层次的考生.尽管两道题在思路上基本相同,但在计算量和问题的层次上,理科显然高于文科,合理区分了文理在考察知识要求上的区别。

1.复数 的共轭复数是

A. B.

C. D.

7.设直线l过双曲线C的一个焦点,且与C的一条对称轴垂直,l与C交于 A,B两点, 为C的实轴长的2倍,则C的离心率为

A. B. C.2 D.3

关注知识来源,融数学思想方法于试题之中

今年海南省高考调研测试题,沿着近年高考命题改革的正确方向,强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强调基础与能力并重,知识与能力并举,悉心在知识交汇处设计试题,有效地将数学思想蕴含于数学基础之中。如理科第5题(文科第7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倍角公式知识基础,但要求对概念的内涵掌握到位;理科第4题(文科第6题)考查古典概型,同样题型常规,但需要找到思维切入点.

5.已知角 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 轴的正半轴重合,终边在直线 上,则 =

A. B.

C. D.

4.有3个兴趣小组,甲、乙两位同学各自参加其中一个小组,每位同学参加各个小组的可能性相同,则这两位同学参加同一个兴趣小组的概率为

A. B. C. D.

理科第11题(文科第11题)理科考查三角函数,都是将函数化为最简形式 ,进而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但理科含有参变量,需要利用已知条件求出参变量.试题小而巧,容量大,突出教材重心,难度合适,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要求高,灵活检测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11.设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为 ,且 ,则 A. 在 单调递减 B. 在 单调递减 C. 在 单调递增 D. 在 单调递增

理科第12题(文科第12题)都是考查函数图象的中心对称问题.文科使用基本初等函数,理科需要将图象平移变换,图象的交点也需要注意增长快慢, 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题目富有创意,依稀看到2008年第21题的风采.考察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也检查了学生对知识归纳能力,独巨匠心,对数学教学也提供了一个指导的方向.

12.函数 的图像与函数 的图像所有交点的横坐标之和等于 A.2 B.4 C.6 D.8

理科第16题考查解三角形,以 “边角互化”思想将边关系转化为角关系,依稀有2006年高考题第17题的风采.

在 中, ,则 的值为 。

6.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右图所示,则相应的俯视图可以为

解答题试题评析

文理科第17题均考察了数列。2010年高考试题理科考察了“累加法”求数列通项公式,以“错位相减法”求和;今年理科考查了 “拆项求和”,试题常规,知识基础.连续两年数列试题,保持了数列考察的稳定性.

文理科第18题(为姊妹试题)均为立体几何试题,本道试题主要考查立体几何中直线直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的循环转化,二面角大小的求法,线面平行的探究性问题的解法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注重空间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的转化。

文理理科第19题(为姊妹试题)均为概率统计题,试题较好地将统计与概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将概率与统计,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有机地融为一体,完备地考查了概率的知识,在试题的设计上独具匠心,值得欣赏.总体感觉是,概率统计试题已经成为海南高考试题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理科第20题(为姊妹试题)均为解析几何试题.理科用向量的语言阐述条件,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以不等式为载体,求点到直线的最小距离;文科以方程思想求圆的方程,,利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求参数.本题考查圆锥曲线定义、简单几何性质以及研究圆锥曲线的基本方法和方程思想,对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的要求定位较恰当.

文理科第21题(为姊妹试题)均为导数试题,延续了2010年导数试题的风格,具有较强的高等数学知识的背景.尤其是理科试题,第Ⅰ问反向考查了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切点的“双重身份”,以方程思想来求参数;第Ⅱ问延续了2010年方向,利用导数来研究不等式。这两年导数试题可谓“用心良苦”,因为其既包含了中学导数的主体知识,又具有高等数学的背景:如果从高等数学角度来看,2010年的导数试题其实质是利用导数来研究函数的凸性与拐点问题,而今年的导数试题的实质是利用导数来研究函数的间断点问题。由于其压轴题特性,我们看看理科本题第Ⅱ问的三种解法:

解法一(有考试中心提供):

由(I)知, ,

令 ( , ),

即考虑函数 ( ),则

且:

(i)若 时,当 ,且 时, ,故函数y= 在区间(0,+ )上为单调递增函数。

当 时, ,所以 ;

当 时, ,所以 .

故 ,当 ,且 时,

(ii)当 时, 时, ,故函数y= 在区间 上为单调递增函数。

与题设矛盾

(iii)当 时,此时 , 在 上是增函数,

当 时,,

与题设矛盾

综上所述, 的取值范围是 .

解法二(考生常用方法):

由 得:

设:

则设

则设

则 ,显然 时, ; 时,

故函数 在区间 上为减函数,在区间 上为增函数。

从而知 ,即 ,

故: ,

所以,函数 在区间 上为增函数,在区间 上也为增函数。又

故 时,函数 <0; 时, 函数 >0.

所以,函数 函数 在区间 上为减函数,在区间 上为增函数。

由于 ,显然,函数 的下确界为-1

从而知函数 的下确界为0

则解法三(考生常用方法):

=显然, 时,若 ,则函数 ,与题意矛盾,故

设 故 =0

则,令 ,得:

(ⅰ)若 时,则 ,

则 时, ; 时, 。

所以,函数 在区间 上为增函数,在区间 上为减函数

故所以函数 在区间 上为减函数。

从而 时, ; 时, 。

故 ,当 ,且 时, ----3分

则 时, ,所以,函数 在区间 上为增函数。所以当 时, ,故函数 在区间 上为增函数。所以当 时, ,故 ,与题设矛盾。

(ⅲ)当 时, ,则 时, ,所以,函数 在区间 上为增函数;故当 时, ,故 ,与题设矛盾。

综上知, 。

从考生角度而言,第Ⅰ问空白卷很少。这既是这几年海南中学在导数的教学有了进步标志,同时说明导数作为主干知识,大家已经比较重视。第Ⅱ问由于本题用中学知识的常规方法来解,会出现三阶导数且需要高明的技巧避开间断点,所以,考生有点不知所措。即使有几位同学求到了三阶导数,但也没有勇气再在分离间断点下功夫。所以,本题得分为1.81分,主要是在第Ⅰ问中拿到的。

对比2010年导数:

设函数 = .

(Ⅰ)若 ,求 的单调区间;

(Ⅱ)若当x≥0时 ≥0,求a的取值范围.

考试中心提供:

解:(1) 时, , .

当 时, ;当 时, .故 在 单调减少,在 单调增加

(II)

由(I)知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故

,从而当 ,即 时, ,而 ,

于是当 时, .

由 可得 .从而当 时,

综合得 的取值范围为 .

解法二:(考生常用解法)

(II) =

当 时, ,而 ,于是当 时, .

当 时,由 = ≥0,得

显然,函数y= 与函数y= 都经过点(0,1)

如图所示:若 ,则显然函数y= 增长率要快于函数y= 的增长率,即:

,即: ,从而有:

设函数 = ,则 =

设 = ,则 = 0

所以函数 在区间 上为增函数,故

从而: 0,所以函数 = 在区间 上为增函数。

又 。故而:

综合上述:

2007年新课标文科数学高考题

2011年高考数学(理)客观题各选项具体分布统计表(全体考生)

孩子,07年的新课标卷是宁夏海南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数学(宁夏、 海南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I卷第22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

的准考证号、姓名,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基他标号,非选择题使用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炭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作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标号涂黑.

参考公式:

样本数据,,,的标准 锥体体积公式

其中为标本平均数 其中为底面面积,为高

柱体体积公式 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其中为底面面积,为高 其中为球的半径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设,则()

A. B.

C. D.

【解析】由,可得.

:A

2.已知命题,,则()

A., B.,

C., D.,

【解析】是对的否定,故有:

:C

3.函数在区间的简图是()

【解析】排除B、D,排除C。也可由五点法作图验证。

:A

4.已知平面向量,则向量()

A. B.

C. D.

【解析】

:D

5.如果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那么输出的()

A.2450 B.0

C.2550 D.2652

【解析】由程序知,

:C

6.已知成等比数列,且曲线的顶点是,则等于()

【解析】曲线的顶点是,则:由

成等比数列知,

:B

7.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点,

在抛物线上,且,则有()

A. B.

C. D.

【解析】由抛物线定义,即:.

:C

8.已知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根据图中标出的尺寸(单位:cm),

可得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

A. B.

C. D.

:B

9.若,则的值为()

A. B. C. D.

【解析】

:C

A. B. C. D.

【解析】: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斜率为,因此切线方程为则切线与坐标轴交点为所以:

:D

11.已知三棱锥的各顶点都在一个半径为的球面上,

球心在上,底面,,

则球的体积与三棱锥体积之比是()

A. B. C. D.

:D

12.甲、乙、丙三名射箭运动员在某次测试中各射箭20次,三人的测试成绩如下表

甲的成绩

环数 7 8 9 10

频数 5 5 5 5

乙的成绩

环数 7 8 9 10

频数 6 4 4 6

丙的成绩

环数 7 8 9 10

频数 4 6 6 4

分别表示甲、乙、丙三名运动员这次测试成绩的标准,则有()

A. B.

C. D.

【解析】

:B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13.已知双曲线的顶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2,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6,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解析】如图,过双曲线的顶点A、焦点F分别向其渐近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B、C,

则:

:3

14.设函数为偶函数,则.

【解析】

:-1

15.是虚数单位,.(用的形式表示,)

【解析】

:10.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坐标轴所围三角形的面积为()

16.已知是等数列,,其前5项和,则其公.

【解析】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时,可以选与塔底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与.现测得,并在点测得塔顶的仰角为,求塔高.

【解析】在中,.

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

在中,.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为空间四点.在中,.

等边三角形以为轴运动.

(Ⅰ)当平面平面时,求;

(Ⅱ)当转动时,是否总有?

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Ⅰ)取的中点,连结,

因为是等边三角形,所以.

当平面平面时,

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可知

由已知可得,在中,.

(Ⅱ)当以为轴转动时,总有.

证明:

(ⅰ)当在平面内时,因为,

所以都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即.

(ⅱ)当不在平面内时,由(Ⅰ)知.又因,所以.

又为相交直线,所以平面,由平面,得.

综上所述,总有.

19.(本小题满分12分)设函数

(Ⅰ)讨论的单调性;

(Ⅱ)求在区间的值和最小值.

【解析】的定义域为.

(Ⅰ).

当时,;当时,;当时,.

从而,分别在区间,单调增加,在区间单调减少.

(Ⅱ)由(Ⅰ)知在区间的最小值为.

又.

所以在区间的值为.

20.(本小题满分12分)设有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Ⅰ)若是从四个数中任取的一个数,是从三个数中任取的一个数,

求上述方程有实根的概率.

(Ⅱ)若是从区间任取的一个数,是从区间任取的一个数,

求上述方程有实根的概率.

【解析】设为“方程有实根”.

当,时,方程有实根的充要条件为.

(Ⅰ)基本共12个:

.其中个数表示的取值,第二个数表示的取值.

中包含9个基本,发生的概率为.

(Ⅱ)试验的全部结束所构成的区域为.

构成的区域为.

所以所求的概率为.

21.(本小题满分12分)

且斜率为的直线与圆相交于不同的两点.

(Ⅰ)求的取值范围;

(Ⅱ)是否存在常数,使得向量与共线?如果存在,求值;

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Ⅰ)圆的方程可写成,所以圆心为,过

且斜率为的直线方程为.

代入圆方程得,

整理得.①

直线与圆交于两个不同的点等价于

,解得,即的取值范围为.

(Ⅱ)设,则,

由方程选择题①,

②又.③

而.

所以与共线等价于,

将②③代入上式,解得.

由(Ⅰ)知,故没有符合题意的常数.

22.请考生在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题记分.作答时,

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标号涂黑.

22.A(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已知是的切线,为切点,是的割线,与

交于两点,圆心在的内部,点是的中点.

(Ⅰ)证明四点共圆;

【解析】(Ⅰ)证明:连结.

因为与相切于点,所以.

因为是的弦的中点,所以.

于是.

由圆心在的内部,可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所以四点共圆.

(Ⅱ)解:由(Ⅰ)得四点共圆,所以.

由(Ⅰ)得.

由圆心在的内部,可知.

所以.

22.B(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和的极坐标方程分别为.

(Ⅰ)把和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Ⅱ)求经过,交点的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

【解析】以有点为原点,极轴为轴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两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

(Ⅰ),,由得.

所以.

即为的直角坐标方程.

同理为的直角坐标方程.

(Ⅱ)由

解得.

即,交于点和.

过交点的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b19126499425@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