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学历教育 >

0到12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0-12岁心理发展关键期

0到18岁儿童各年龄心理特点

0到18岁儿童各年龄心理特点具体如下:

0到12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0-12岁心理发展关键期0到12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0-12岁心理发展关键期


0到12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0-12岁心理发展关键期


0-1岁:

这个时候的孩子,会对经常照顾他们的家人比较敏感,会很关注周围人的情绪,这个阶段主要是建立孩子的安全感与信任感,除了保证基础环境外,照顾的家人也要保持稳定,即保持人员和情绪的双重稳定。

1-3岁:

这个时候的孩子,有着充沛的活力和好奇心,伴随着学会走路和其他能力的发展,会不断探索外面的世界,他们一边探索,一边反复回到家人身边寻求庇佑与鼓励。同时2-3岁还是人生的个反抗期,会有一定的反抗心理。

3-6岁:

这个时候的孩子心理表现为对父母的依赖与独占欲,还有就是与父母的竞争和模仿,同时这还是心理性别认同,形成自我性别认知的关键时期。

7-11岁:

这个时候的孩子会不断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在群体中的角色,觉醒自我意识,树立理想,建立自信与自尊,认同道德。另外,这个阶段孩子心理性别的区别更大。

12-18岁:

这个时候的孩子会更加以自我为中心的,会希望其他人都关心自己,同时觉得自己是特殊的存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会更加认同朋友,反而家人会成为主要的矛盾,孩子会对家里存在叛逆的心理。

0~12岁小孩子特性

0~12岁孩子的发育特点是规律性的,生长发育是连续性的阶段性的,并且各个器官发育也不平衡,一般早发育的是神经系统发育,一般在两岁之内脑发育的比较快,发育也有个体异,每个人的情况不是固定的,晚发育的是器官的发育,通常都是在青春期的时候开始发育,然后女孩子的话可能在十一二岁的时候,第二性征以及器官就开始发育了,比如会出现开始增大,月经来潮等情况。

0-1 岁 心理发展阶段 信任 主要的关系 母亲 需要学习的功课 孩子体会到环境能够满足他身体和关系连接的需要 大脑的发育 · 没有语言能力,主要经过哭泣和肢体来表达心愿 社交能力的发育 几乎完全依赖母亲 教育策略 快要一岁时,可以训练孩子用肢体来表达心愿 2-3 岁 心理发展阶段 或羞耻与疑惑 主要的关系 父母 需要学习的功课 孩子需要学习他能够控制什么,能够经过意志决定什么。 孩子需要经过没有培养足够的自制能力而体会到后悔或伤心。 没有克服的后果 无法控制冲动 大脑的发育 · 无法了解起因联结的作用 · 无法逻辑思考 · 黑白思维 · 只能思考眼前看得到的 · 一切都出于自己的观点,无法从别人的观点看事 · 能够对自己的一些行动定义自己为好孩子或坏孩子。 社交能力的发育 · 黑白关系:我爱妈妈,我恨妈妈,而且每天可以极端化的转变。 · 开始寻求的认可,避免批评。对自己的评议导致孩子感受到成就感,羞耻,或内疚。 · 无法真实的体会别人的感受。 · 强烈欲望模仿父母。 · 学习是经过玩耍和探索。 教育策略 ·使用家长的认可或否认来训练孩子的自制能力,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 · 家长需要避免讨论,解释,或说教,而是需要经过他们的肯定或否定来帮助孩子看到自制的价值。 · 经过良好的语言和行为来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 给与孩子们时间与空间来玩耍和探索。 · 成长是快速,但是不是平均的过程è需要避免跟别的孩子比较。 · 允许孩子经过逻辑后果与失败而学习。 3-6岁 心理发展阶段 主动或罪恶感 主要的关系 家庭 需要学习的功课 孩子学会主动行动,探索,幻想,还有感受到因为自己的行动而带来的后悔。 没有克服的后果 无情和约束 大脑的发育 · 继续黑白思维 · 高估自己的能力 · 自我认为是全部好还是全部坏,因此也会不实际的过度高估或贬低自己。 · 记忆力能够帮助孩子降低黑白思维。 · 已经有自我控制能力了:可以安静的坐在教室里,听从老师的指导。 社交能力的发育 · 依赖对他的评价,也非常在意这个评价。 · 行为主要是被外在的反馈而控制的,不是内在的动机。 教育策略 · 为了建立积极行为,习惯与品格方面而立界限和对孩子有清晰的期待。 · 需要经过过去的历史来帮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实际的自我认知。帮助孩子摆脱僵化的黑白思维。 · 孩子对自己有了一个负面的评价以后就很难改变了。因此,避免把“自私,坏,或捣蛋”这样的标签贴在孩子身上。 · 经过奖励和逻辑后果来训练孩子来累积积极行为还有合作能力。 · 拒绝奖赏孩子的成绩或成果。鼓励孩子去坚持的追求他们的爱好。 7-12岁 心理发展阶段 勤奋或劣等 主要的关系 社区和学校 需要学习的功课 经过跟别人或一个标准比较,孩子学习做好或做正确一件事。 没有克服的后果 狭窄的良善与惯性 大脑的发育 · 可以了解起因与作用,有逻辑思维的能力。 · 可以承担相反同时的存在(比如今天我没有能力了解这个数学问题,但是有能力做好这篇作文)。可以突破黑白思维,承担灰色思维。 · 可以根据过去的经历来预订未来的结果。 · 可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动机。 · 可以比较实际的评估自己,但是焦虑的想知道自己是否真正能够在某个方面成为卓越。 · 开始根据跟别人的比较来评估自己的定位。 · 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发展思考能力与技能。 · 虽然有抽象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与经验还无法跟上。 · 开始思考道德上的矛盾。 · 荷尔蒙阶段从12岁左右开始。孩子又重复2岁期间的发育,学习自我控制和心理调整。他与父母的关系的质量会强烈的影响他自制能力的发展。 社交能力的发育 · 到了10岁左右,已经知道要从教师,家长和朋友身上期待什么。 · 因为孩子渴望被同辈的朋友认可,他会学习控制自己的侵略欲望,公正的对待别人,还有建立忠心的友谊和支持朋友。 · 开始根据共同兴趣和态度来交往稳定的朋友。 · 可以体谅别人的感受和从别人的角度来看事情。 · 越来越多的竞争有时会使孩子灰心,过度严厉的批评自己,也因此无法克服个人面临的挑战。 教育策略 · 帮助孩子不要太早放弃,坚持继续追求兴趣。 · 经过自己的榜样跟孩子一起服务,让孩子认为他需要成为一个的良好公民。 · 当家长本身面临挑战时,用自我接纳与勇气来作为孩子的榜样。 · 经过家务来教导孩子如何承担。 · 鼓励孩子敞开的跟你分享内心的想法和感触。避免说教或批判。餐桌时间,驾车时间,晚上在家里安静的。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有什么特点?

Nle 21岁之前五个阶段的主题成长需要是:

l 阶段: 0岁~1岁——信任与不信任;

l 第二阶段: 2岁~3岁——自主与羞愧;

l 第三阶段: 4岁~5岁——自主与内疚;

l 第四阶段: 6岁~11岁——勤勉与自卑;

l 第五阶段: 12岁~21岁——对身份与角色的困惑。

下面简略地介绍每一个阶段的意义。

阶段:0岁~1岁——信任与不信任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l 肚饿——被喂食物;

l 受惊——被拥抱;

l 哭泣——被拥抱。

若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长大后,会是一个开朗及信任别人的人。

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不安全的地方。

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特征):

l 变现得异乎寻常地害怕被遗弃;

l 拼命地寻找一个依赖对象;

l 需要别人照顾;

l 不能信任任何人。

与此阶段有关的心理障碍:

l 竭力维持毁灭性的感情关系,而且表现出偏执狂妄的倾向,如暴饮暴食,过分地需要别人的夸奖。

第二阶段:2岁~3岁——自主与羞愧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l 孩子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注意到身体的能力及限制(如控制大)。

若这一阶段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受到家长支持及尊重,他会获得充满自主能力的感觉,觉得他对这个世界有一份影响力。

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在成长中得不到鼓励,或受到恶意的批评及嘲笑,尤其是在他尝试学习如何控制大的过程中,他很容易产生害羞及羞愧的感受。

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特征):

l 经常觉得自卑,无用及不可爱;

l 不相信自己在世界上存在的理由;

l 吧自己塑造成一个必须依靠别人的人;

l 觉得自己生存的权利取决于对别人的重要性;

l 经常做出不适当的道歉。

与此阶段有关的心理障碍:

l 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些什么,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害怕有新的经验,害怕面对别人的愤怒。

第三阶段:4岁~5岁——主动与内疚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l 喜欢幻想,创造及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

l 发展出主动性。

若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受到家长的支持,他会常常说出他的想法,表达他的情绪,并且他会发展出一份健康的好奇心。

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家长不支持他,反而因他做出的尝试而处罚他,他会觉得内疚,有犯罪感,因而停止他的主动性,或者秘密地进行。

由于孩子的需求未能从家长哪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 特征):

l 害怕犯错;

l 感到无助及内疚;

l 只懂得安慰别人;

l 回避风险;

l 隐瞒错误。

与此阶段有关的心理障碍;

l 不能认识或表达内心的感受;

l 害怕说出内心的事情;

l 对感情关系负上过分的;

l 不断地去讨好别人。

第四阶段: 6岁~11岁——勤勉与自卑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这一阶段的孩子,会开始与别人竞争及比较。

若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老师和家长鼓励孩子学习并表示孩子与其他孩子有同样的能力,孩子将会受到激励而变得有活力。

若家长未能在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求,经常严厉地批评或忽略孩子,孩子会不信任自己,或者不会自觉地做事。他会产生不配做某件事或不及别人的感觉。

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个性(特征):

l 避免参与任何竞赛或极度喜欢与别人竞争;

l 觉得不安全及不如别人;

l 对自己或别人吹毛求疵;

l 与此阶段有关的心理障碍;

l 凡事要求完美;

l 经常拖延及耽搁;

l 不知如何达到目标。

第五阶段: 12岁~21岁——对身体与角色的困惑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l 找出怎样适应世界的方法;

l 接受自己生理上的变化;

l 界定自己对于异性的身份;

l 界定在同性和同辈里的身份;

l 确定人生应怎样过。

若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允许他去探索自己的梦想及感觉,尝试新的想法,他会成为一个接受自己的人。

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不支持他,又不他去探索,而只是过早地他进入某一个角色,他会形成反叛的个性或者变成一个轻浮的人。

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特征):

l 不正确地表现出青春期的行为;

l 对自己人生角色感到矛盾;

l 不确定人生的目标;

l 依靠情感关系或事业成就去肯定自己的身份;

l 与此阶段有关的心理障碍:

l 需要不断地谈恋爱;

l 需要凭拥有的财物,认识多少人及工作成就确定自己的人生地位。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孩子这个个体对于一件事的态度有不明确不连续变成连续的清晰的过程,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分享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1

1、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整个心理的发展在持续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依赖于前一阶段的基础,且后一阶段包含了前一阶段的因素,又为下一阶段做准备。同时,儿童心理变化在量的基础上逐渐积累发生质的飞跃,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方向性和序列性。正常情况下儿童的心理发展中心一定的方向性和序列性既不可逆转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不总是等数速率直线发展。一方面表现在,个体不同系统发展速度、发展起讫时间、到达成熟时期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表现在同一心理现象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从总体来看,儿童整个身心发展呈波浪形推进,出现两个加速期,一个是幼儿期,一个是青春发育期。

4、异性。心理发展的异性是指不同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势领域、心理速度、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别。

儿童心理发展主要特点的表现形式

1、婴儿期儿童表现出动作思维,学前期儿童在动作思维基础上开始发展形象思维,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还保持着形象思维的特征。

2、神经系统发展是先快后慢,而幼儿期大脑重量相当于成熟期80%,9岁左右就接近水平;而系统是在青春发育期(女童11岁至12岁,男童13岁至14岁)快速增长,青春期前后却发展缓慢。

3、如有的儿童早慧、有的愚笨、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活泼外向;有的擅于文字表述、有的擅于动手作。正是这些异的存在,导致了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异。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2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年龄特征是在一定、教育条件下形成的,所以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永恒的年龄特征。

2、儿童心理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每一个阶段中既留下了上一阶段的特征,又含有下一阶段的新质,但每个阶段里总是具有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

3、儿童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的儿童心理发展事实中概括出来的,它代表了这一年龄阶段大多数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趋势,也就是说应以经常出现的而不是偶然的表现为依据,不能把这个阶段中个别儿童在特殊条件下出现的特点作为年龄特征。

4、稳定性表现为:在一定教育条件下,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

5、发展阶段的进程顺序和发展速度是相对不变的,不能超越,也不能颠倒。

6、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一个出发点,教材的安排、教法的设计都要考虑到受教育者的水平和年龄特点。由于年龄特征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因而要注意做好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过渡工作;由于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教学工作在注意共同性的同时要照顾好个别异。

如何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征进行教育

1、儿童不是“小人。传统儿童观的谬误始于对中外教育的不同,不同时空背景下教育所预设的对儿童的看法也不同。

2、尤其是通过国内新式学堂与传统私塾的对比和西方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对比,陈鹤琴认为我国传统教育“它的弱点太多,它的组织,它的内容,太不适应现代的情形了。”

3、究其根源,当然是传统对儿童的看法使然。“常人对于儿童的观念之误谬,以为儿童是与一样的,儿童的各种本性本能都同一色的,所不同的,就是儿童的身体比成年人小些罢了。

现在的教育越来越科学,也越来越接近孩子的心理,只有接近孩子心理的教育,才能对孩子的起到一定的作用。人对于孩子的教育存在许多误区,需要做父母的认真学习,多多改善教育的方式。教育对于家庭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功能,所以父母一定要认真对待。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3

3-6岁幼儿 心理发展5大特点

年龄特点

一旦孩子开始进入三岁这个阶段,我们会发现很多的不可思议和奇迹。比如突然孩子蹦出一些特别奇怪或者特别有哲学的话,很容易发火,开始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让我们不能理解。事实上3-6岁孩子,应该是除青春期之外的另一个非常复杂和叛逆的不好收拾的年龄,在我看来,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能否健康成长比青春期来得还要重要。

心理表现及养育措施

一、内部价值观的自我构建

1、三岁以前,孩子需要健康的心里营养让他足够相信这个世界和自己的亲人;

2、三岁到六岁,在健康心理的基础上他们要形成自己处事的态度和方法,形成初步的规则或价值观;

3、因为他们是孩子,他们比我们更容易难过、无所适从。

因此,当发现孩子在做错某件事的时候不要先急着批评她,或者孩子在某件事上犹豫不决的时候不要先急着催她、不耐烦地吼他,请先冷静地想一下或和他谈一下,找到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为他指明方向。

二、追求完美和秩序敏感期

1、对一件事情要怎么做或者一个东西应该怎么放,放在哪里有强烈的支配欲望;

2、即便很小的事,在受到他人干扰和打乱的时候会十分不安,会哭闹;

那么,在孩子因为这样的情绪或者不满而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的是道歉,是尊重,而不是毫不在乎,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这样将来我们的孩子才懂得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才懂得和不同的人保持不同的安全距离,才懂得对不喜欢或者不如意说NO,才懂得不健康的情绪。

三、自我审美的构建

1、突然很在乎自己要穿什么,自己选衣服而且经常摆弄,要求妈妈买和小朋友一样的衣服,就算天气冷也要坚持穿得帅气漂亮;

2、会观察、评价别人穿什么(丑、好看等);

4、故意走得趾高气昂要别人关注他,夸他,小女孩表现得明显一些。

这是培养孩子自信和自我欣赏重要的时期。很多成年人,崇拜一到发型要和他一样,衣服要和他一样,甚至走路姿势、面部表情都要和他一样,就是因为幼儿时期的自我审美没有建构好。因此这一阶段要及时孩子学会欣赏自己,发自内心而不是靠物质等保障建立自信,以后他才会从容的欣赏别人,才不会嫉妒、盲目地崇拜和模仿。

四、婚姻敏感期

1、当他们开始喜欢当爸爸或者当妈妈,会用心地照顾自己的“孩子”,一个布娃娃或者一个小动物的是时候,说明孩子进入了婚姻敏感期;

2、他们会一起商量谁当爸爸谁当妈妈,这个家什么事情谁做主等;

3、渐渐会延伸出真实的想法,比如要和某某结婚,有固定的喜欢的对象或要好的同伴,会有占有欲,开始有恋父或者恋母情节。

这个阶段,家庭里每个人的角色和各成员间的关系会对孩子以后的婚姻、情感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每天都在争吵的家庭,即便有爸爸有妈妈,孩子的心理也会受到创伤。所以如果不可避免成为单亲家庭,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去否定另一半,不要排斥孩子和另一半相处。在和睦的家庭里,在保证夫妻正常恩爱关系的同时也应理解孩子的恋父情节或恋母情节。

五、性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正常的心理发展,到这个年龄,不可避免会对自己和异性不一样的地方产生好奇,对自己身体的一些部位开始探索。

不搞性神秘,平和的心态和正确的,是3-6岁幼儿的重点。当孩子迷茫的时候我们还在遮遮掩掩,那么他们就会更迷茫,迷茫到以后就会变本加厉的找回来,过早发生性关系并且不懂得自我保护。所以,对待幼儿任何性探索行为和疑惑,有问必答,科学,不粗暴打断,不羞辱谩骂,还可以借助一些书籍绘本带着孩子去了解,就像了解我们的身体其他部分一样。

3-6岁是一个很复杂的年龄阶段,孩子出现这些情况的时间可能不相同。但如果这些都没出现,也不要庆幸,因为一些人为的原因(家庭的变故,养育者的过多干预和掌控等)让孩子的心理发展滞后或者停止,并不是好消息。希望大家多去和孩子互动,多观察孩子,多陪伴孩子,到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让孩子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孩子,这样的教育才是是的。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一、新生儿期(0~1月)

人生年:儿童出生后的年,称婴儿期或乳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的阶段。

1.心理发生的基础:惊人的本能。

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

3.认识世界的开始。

4.人际交往的开端。

(二)婴儿早期(1~6月)

这段时间心理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视听觉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依靠定向活动认识世界,眼手动作逐渐协调

1.视觉、听觉迅速发展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3.主动招人。

4.开始认生。

(三)婴儿晚期(6~12月)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3.言语开始萌芽。

4.依恋关系发展。

二、先学前期(1~3岁)

1.学会直立行走。

2.使用工具。

3.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

4.出现初的性,

学前初期的年龄特征:

1.生活范围扩大。

学前初期是3—4岁的孩子,也就是小班年龄的孩子。具备了扩大生活活动范围的条件。首先,幼儿的身体比以前更加结实、健壮,身高、体重明显增加,活动精力充沛。其次动作的发展也比较自如,能够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此外语言能力也基本发展起来,能向别人表示要求和愿望,与人进行初步的交流活动。

2.认识依靠行动

这一阶段的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认识特点是先做再想,而不是先想好了再做。

3.情绪作用大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3—4岁的幼儿情绪作用更大,往往因为一件小事而哭闹。

4.爱模仿

3—4岁幼儿模仿性很强,对的依赖性也很大。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主要是通过模仿他人来掌握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的。

学前中期(4—5岁)幼儿的年龄特点:

1.活泼好动

这个时期的幼儿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新鲜,总是摸摸这,看看那,动作灵活,思维活跃,但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

2.具体形象思维

这时候的孩子主要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很形象很具体的。

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

在这个时期的幼儿已经能够在一日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活动规则。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他们已经能够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确定游戏主题。

学前晚期(5—6岁)幼儿年龄特征:

1.好学好问

这一时期的幼儿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好奇心比以前更强,他们不再满足与了解表面现象,而是想要知道事物的原因。

2.抽象逻辑思维还是萌芽

5—6岁幼儿的思维仍是具体形象思维,但明显有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3.开始掌握认识方法

幼儿出现有意的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里活动的能力,认知方面有了方法,开始运用集中注意的方法和有意记忆。

4.个性初具雏形

开始有了比较稳定的态度、兴趣、情绪、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不再那么外露。看问题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一定的性。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过程。整个过程中,有不 同的阶段,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下面来看看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吧。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1

一、新生儿期(0~1月)

人生年:儿童出生后的年,称婴儿期或乳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的阶段。

1、心理发生的基础:惊人的本能。

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

3、认识世界的开始。

4、人际交往的开端。

二、婴儿早期(1~6月)

这段时间心理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视听觉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依靠定向活动认识世界,眼手动作逐渐协调

1、视觉、听觉迅速发展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3、主动招人。

4、开始认生。

三、婴儿晚期(6~12月)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3、言语开始萌芽。

4、依恋关系发展。

四、先学前期(1~3岁)

1、学会直立行走。

2、使用工具。

3、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

4、出现初的性,

学前初期的年龄特征:

1、生活范围扩大

学前初期是3—4岁的孩子,也就是小班年龄的'孩子。具备了扩大生活活动范围的条件。首先,幼儿的身体比以前更加结实、健壮,身高、体重明显增加,活动精力充沛。其次动作的发展也比较自如,能够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此外语言能力也基本发展起来,能向别人表示要求和愿望,与人进行初步的交流活动。

2、认识依靠行动

这一阶段的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认识特点是先做再想,而不是先想好了再做。

3、情绪作用大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3—4岁的幼儿情绪作用更大,往往因为一件小事而哭闹。

4、爱模仿

3—4岁幼儿模仿性很强,对的依赖性也很大。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主要是通过模仿他人来掌握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的。

学前中期(4—5岁)幼儿的年龄特点:

1、活泼好动

这个时期的幼儿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新鲜,总是摸摸这,看看那,动作灵活,思维活跃,但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

2、具体形象思维

这时候的孩子主要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很形象很具体的。

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

在这个时期的幼儿已经能够在一日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活动规则。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他们已经能够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确定游戏主题。

学前晚期(5—6岁)幼儿年龄特征:

1、好学好问

这一时期的幼儿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好奇心比以前更强,他们不再满足与了解表面现象,而是想要知道事物的原因。

2、抽象逻辑思维还是萌芽

5—6岁幼儿的思维仍是具体形象思维,但明显有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3、开始掌握认识方法

幼儿出现有意的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里活动的能力,认知方面有了方法,开始运用集中注意的方法和有意记忆。

4、个性初具雏形

开始有了比较稳定的态度、兴趣、情绪、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不再那么外露。看问题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一定的性。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2

3-4岁儿童生活范围扩大,认识依靠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4~5岁儿童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自己组织游戏;5~6岁儿童好问、好学,抽象能力明显萌发,开始掌握认知方法,个性初具雏形。

3~4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3岁起,幼儿才开始离开父母进入,过起了集体生活,对幼儿来讲,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他们很容易受情绪的支配,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看见别的孩子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这时,如果用新的或他喜欢的玩具来哄他,他会马上又破天涕而笑。

3岁幼儿的性,模仿性很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家长不要因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的要求,可以教育孩子和别的孩子交换玩具玩,既能使孩子玩到他喜欢的玩具,也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学前儿童年龄段特征

一、2岁儿童大脑的体积和重量已经是的75%,到了5、6岁,儿童大脑的重量是普通的90%,而体重只是的30%。

二、儿童在学前这个阶段,粗大运动技能与精细运动技能都已经越来越趋向熟练精巧,到学前期结束时,大部分儿童能够轻松地完成诸如系扣子、按按钮、折断或拉拉链等简单的自我服务性的任务,也能够完成精细的动作,如使用剪刀、用彩笔给图画上色、书写单词等。

三、到3岁时,儿童已经是熟练的讲话者了,到学前期结束时,儿童已经能够使用和理解不计其数的句子,能够进行交谈,并对书面语言也有所了解。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3

一、想象力丰富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当你说起汽车,我马上就想像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 想象力是在你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

二、容易受父母影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爱的因素非常重要。但是,当爱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时,对孩子的爱就成为极端的爱,这会导致孩子身心发展出现障碍,心灵发生扭曲,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有着不良影响。

扩展资料:

学龄前儿童学习特点:

1、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为其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使孩子们通过直接体验和游戏的形式进行学习,以获得佳的效果。

2、又如,根据学龄前儿童情感不稳定的特点,家长和幼儿教师可以以理解、耐心和坚定的态度,儿童进行大量的学习和实践。

3、总之,学龄前儿童的变化是飞速的,并且是有规律的。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运用适当的方法,为孩子的发展作好相应的准备。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孩子的成长是在模仿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完整的个人特点和思维世界,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分享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

一、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生活范围扩大;

2、认识依靠行动;

3、情绪作用大;

4、爱模仿。

二、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三、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好问、好学;

2、抽象能力明显萌发;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一、初生到满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适应新生活;

2、依靠无条件反射:吸吮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游泳反射、强直性颈反射;

3、条件反射出现和心理发生;

4、认识世界和人际交往的开始(性的需要)。

二、满月到半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

2、定向反射的作用增加;

3、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4、开始认生。

三、半岁到周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3、语言开始萌芽;

4、依恋关系日益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2

3~4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3岁起,幼儿才开始离开父母进入,过起了集体生活,对幼儿来讲,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他们很容易受情绪的支配,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看见别的孩子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这时,如果用新的或他喜欢的玩具来哄他,他会马上又破天涕而笑。

3岁幼儿的性,模仿性很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家长不要因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的要求,可以教育孩子和别的孩子交换玩具玩,既能使孩子玩到他喜欢的玩具,也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学前儿童年龄段特征

一:2岁儿童大脑的体积和重量已经是的75%,到了5、6岁,儿童大脑的重量是普通的90%,而体重只是的30%。

二:儿童在学前这个阶段,粗大运动技能与精细运动技能都已经越来越趋向熟练精巧,到学前期结束时,大部分儿童能够轻松地完成诸如系扣子、按按钮、折断或拉拉链等简单的自我服务性的任务,也能够完成精细的动作,如使用剪刀、用彩笔给图画上色、书写单词等。

三:到3岁时,儿童已经是熟练的讲话者了,到学前期结束时,儿童已经能够使用和理解不计其数的句子,能够进行交谈,并对书面语言也有所了解。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3

幼儿到大学期间各阶段心理发展特点

幼儿期心理发展特点

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飞跃时期,其心理过程在开始还保持着具有形象性和不随意性的特点,而后各种心理过程的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逐步发展起来。

1、感知觉、注意力的发展

幼儿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其感知觉正处在迅速的发展中。幼儿初期各种分析器的结构与机能已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为感觉和知觉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自然物质基础。在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幼儿通过积极从事各种活动,提供了各种分析器的分析综合能力,因而促进了感觉和知觉的发展。其特点表现在:幼儿的感觉和知觉在活动中发展;经验在幼儿知觉过程中的作用不断增大;词在幼儿感觉和知觉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知觉的目的性逐渐加强。

幼儿的注意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无意注意高度发展;一方面有意注意能力开始形成。幼儿期由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从周围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日益增多,还从许多活动中发现很感兴趣的事物,它们以其本身的新奇性和趣味性深深地吸引着幼儿不自觉地对它们加以注意,这样使幼儿的无意注意达到了高度的发展。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及老师的培养和教育下,有意注意开始逐渐形成。到学龄前,儿童已能自己设定目的任务,并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去完成目的任务,初步形成有意注意能力。为儿童入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2、思维的发展

幼儿生活范围扩大,见闻日广,知识经验更加丰富,言语能力水平提高,这样使他们的思维有了新的发展。这时期的幼儿其思维已由婴儿期的直觉行动思维进到具体形象思维了。其思维特征表现在:自我为中心,即幼儿还不能设想他人所处的情境,对事物的看法就是他自己的看法;刻板性,即幼儿的注意力容易集中于情境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重要性,结果产生不合逻辑的推理,不可逆性,即对时间的理解只能顺推下去,不易逆转回来;转导推理,即他们从一个特定的事物推论到另一个特定的事物,从不考虑一般;相对具体性,即幼儿是依赖表象进行思维,是形象思维,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3、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随着幼儿生活和需要的发展,他们的情绪和情感愈来愈分化,内容日益丰富,体验逐渐深刻,表现形式也就越见复杂。其表现特点为:冲动性。即处于状态,随时爆发不能自控;易变性。即情绪常常处于不稳定状态,表现出喜怒无常;受感染性。即本身的情绪常受到周围人情绪的影响;明显外露。即常常会毫无掩饰地表露自己的情绪。

幼儿期与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的性情感逐步形成,并开始发展。高级情感可以分为美感、理智感、道德感。幼儿美感表现在对现实生活中美的环境、服装有一定的感受,活动中可以产生美的体验,能够欣赏美,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理智感明显表现在求知欲上,道德感则主要体现在参与集体生活和活动中能逐渐掌握行为规则,维护道德标准,对“好人”“坏人”也有鲜明的态度。

4、自我意识的发展

幼儿期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在自我意识中,反映着儿童对自己在周围环境中所处地位的理解,反映着幼儿评价自己实际行动的能力和对自身内部状态的注意。自我意识使每个幼儿形成具体、独特的个性。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是自我评价。幼儿自我评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从轻信的评价到自己的评价;从根据外部行为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从笼统的评价到细致的评价;从片面性的评价到较全面性的评价;从过高评价自己到谦虚评价。上述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变化趋势表明了幼儿自我意识水平和个性品质的提高。

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6-12岁的小学生处于童年发育期,这个阶段他们身体形态及其功能的发育有如下特点:

,身高、体重发育,逐步加快。小学中低年级儿童少年体格发育较为平稳,每年身高平均增加 4厘米左右,体重平均增加2公斤左右,体型的特点是头大、躯干长、四肢短,重心不稳。10岁以后逐渐进入青春发育期,身高每年可增长6—8厘米,体重每年可增加4—5公斤,上下肢的发育快于躯干,显得手长腿长,动作不协调。

第二,骨骼逐渐骨化,肌肉力量尚弱。小学儿童少年的骨骼正处于骨化过程,骨骼成分中胶质较多,钙质较少,富有弹性,但坚固性较。骨骼硬度小、韧性大,不易折,但易弯曲变形、脱臼和损伤。其肌肉虽然逐渐发育,但主要是纵向生长,肌纤维较细,力量性较弱。

第三,心跳速度减慢,呼吸力量增强。儿童少年心率是随年龄增加逐步降低的,新生儿的心率为140次/分,5—6岁减至95次/分,7—8岁减至85次/分,9—10岁减至75次/分,与成年人的72次/分非常接近。而肺活量则是逐步上升的,7岁男童是1389毫升,10岁时达1909毫升;7岁女童是1295毫升,10岁时达1777毫升,随着呼吸力量的增强儿童少年对许多呼吸道疾病的抗御能力也不断增强。

第四,脑细胞分化基本完成,感觉器官正在发育成熟。儿童少年大脑的重量,6岁时达到的90%,12岁时已接近1400克的水平。脑细胞体积增大,树突和轴突分支逐渐发育完全,细胞功能分化逐渐完成,分析、抑制能力有所加强,但兴奋还不能持久。儿童少年的感觉器官迅速发育,视、听、嗅、触觉大大提高,但尚不精细、深刻。

第五,器官发育,性腺激素增加。儿童少年在10岁以前,器的发育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到小学高年级时(其中女孩10岁左右,男孩12岁左右)器官出现了迅速发育的势头。尤其女孩的卵巢、迅速发育成熟,月经逐渐发生。

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

12—15岁的初中学生处于少年发育期,亦叫做青春早期,这个阶段他们身体形态及其功能的发育有如下特点:

,身体、体重发育,迅速增加。 身体迅速地长高,是青春期外形变化明显的特征。12岁前后少年的身高每年可增长6—10厘米,体重每年可增加5—8公斤。不过,女生在9岁就开始迅速长高了,12岁达到高峰;男生11、12岁才开始迅速长高,14、15岁时超过女生。

第二,肌肉发育显著,体力增强。12岁以后孩子的肌肉在机体中的比例增加,而且肌肉组织也变得更为密实,使初中生的体力随之增强,尤其是男生的力量明显增大。女生的肌肉相对发育较慢,但脂肪却逐渐积累,使她们的身体开始丰满起来。

第三,心、肺加重,功能增强。12岁左右的孩子心的重量达到出生时的12倍,到14、15岁时血压和脉搏分别达到110/70毫米汞柱和78次/分, 12岁左右的孩子肥的重量达到出生时的9倍,10岁时肺活量只有1800毫升左右,到15岁就达到3000毫升以上了,基本同一样。

第四,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基本成熟。12岁时孩子的脑重、脑容积与基本相同,脑中沟回增多、加深,机能趋于成熟,第二信号系统占据优势地位。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趋于化,为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和整个心理机能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五,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的成熟。第二性征,如男孩喉头突出、肩宽骨盆窄,女孩增大、骨盆变宽等。性的成熟表现为12-13岁的女孩出现月经初潮、14-15岁的男孩首次遗【精】。对此,将专章介绍。

高中生身体心理发展特点高中生身体心理发展特点

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

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不仅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又是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时期。经研究发现高中生具有以下心理特点:

1、性。高中生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自己活动的空间。如做事情不愿意让家长参与,不愿意让家长进入自己的房间。这一阶段高中生智力发展已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正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情感日益深厚、稳定、带有闭锁性。如不愿意与家长、老师表白自己的想法,而是将其隐藏在内心世界或记载到特殊的笔记本中。

2、平衡性。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发展却相对滞后于生理发展,他们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他们缺乏理智、易冲动,在情感方面,他们很脆弱。有的具有害怕挫折的脆弱心理,意志薄弱,感情用事,在挫折面前,承受不了打击,一回失败,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不能正确面对,造成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从而一发而不可收拾。

3、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与盲目崇拜并存,青少年时代是学生个性形成的时期,也是身体发育趋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心态发展有一个很明显的倾向就是逆反心理。他们对小时候所形成的权威观念予以强烈否定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对现存的一切,对已成定论的事实都要投以疑问的目光。另一方面他们又显示出盲目崇拜的心态。他们崇拜港台歌星、影星,在校园里形成一群为数众多的追星族。逆反心理和盲目崇拜并存说明青少年学生心理还处在成长期,心理状态起伏大。

4、攀比心理。不挣钱却乱花钱,有的学生有个奇怪的嗜好他每天都要花上十几块钱才舒服,特别在男、女学生之间花钱,来显示自己。没赚钱时就已经养成了花钱的习惯,这是独生子女教养方式造成的消费特征。如:手机、鞋、衣服,互相攀比追潮流,同学之间过生日下饭店,讲排场,互送贵重礼物,小到几元大到几十元,出手不凡,认为不算啥,只要需用钱就伸手与家长要。学生不了解家长的钱挣的不容易、家庭的真实经济状况。 总之,高中阶段是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过渡性。这一阶段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竞争的日益激烈,自身思维意识的发展,比较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特别注重考虑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作用,高中生的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一般来说,大学生属于18岁以上的成年人之列,他们头脑聪慧、求知欲强,他们思想领先、创造力强,他们身心基本成熟,能够完成多种学习和工作任务,无疑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是,通常大学生又是没有生活和正式工作经验的,他们生活上还要依赖家庭的支持,对于认识也仅仅是表层的、宏观的和抽象的,思想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而出现偏。因此,父母等家庭成员需要继续对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同时也需要子女参与家庭生活劳务和家庭文化建设,同家长一起不断提高素质,创造新的家庭生活和家庭文化。

大学生家庭教育属于家庭教育的范畴,但是它与已经生活和同子女、孙辈居住在一起的中老年人之间的家庭教育也是不同的。根据我们的调查和研究,大学生家庭教育主要有以下特点:

(1)大学生在经济上还依赖于父母的供养,大多数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他们的学费生活费基本上还是父母亲支付的,有的是亲友支持的,这样大学生与其父母事实上存在经济地位上的不平等,从某种方式上决定了大学生在许多问题上还必须按照父母大人的意见做事;

(2)大学生同其父母共同生活的时间和空间不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两代人通常是分居两地、甚至相隔几百公里,由于大学生学习繁忙,不可能经常回家与父母会面,双方的交流有限,大学生父母对其子女在高校的学习和其他方面表现知之甚少,难以采取及时的教育和指导;

(3)大学生缺乏生活和正式工作经验的经验,在校期间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惑,由于高校学生工作力度有限,大学生的许多问题需要父母的鼓励和指导才能解决,缺乏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就可能演变为心理疾病,甚至危及大学生的正常学业和宝贵生命,这类大学生的家长应当格外关心和指导远在外地的子女。

(4)大学生心智发展水平比较高,多数大学生有能力帮助父母更新思想观念、提高文化素质、改善家庭生活,不少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帮助家庭走上了致富和幸福之路,受到父母的高度赞赏;但是,大学生的意识比较强,少数大学生自恃自己的文化素质高于父母亲,而忽略了对于父母的关心和尊敬,以至于两代人关系失和,家庭教育无法进行。

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

1、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

当代大学生主要处于青年中期,心理发展是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八九岁至二十二岁,心理发展已基本接近成熟,但如果更全面地仔细分析其心理发展,则可发现他们心理发展某些方面远未成熟。大学生由于他们已达到公民法定年龄,又进入了大学,因此他们便自以为已经,说话和行事力求带有味道。但从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方面说,他们只能是"准"。大学生不象中学时那样,受到老师及家长太多的约束,而是比较自由和开放的,在处于这样的走向的过渡期中,他们往往不易深刻体会的准则以及他人的思想感情,总以为别人对一切都应该和自己设想的一样,因而在思想感情上往往容易与学校及的要求不一致。所以从心理发展说,大学生也只是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的阶段。

2、大学生心理特点的两面性

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具有两面性,即积极面和消极面。大学生心理发展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些成熟的方面表现出积极的特点,如情绪强烈但善于控制,情绪丰富,热情高涨,高尚情日益发展;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具有勇往直前的气魄,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愿望;抽象高度发展,辩证性日益提高,发散性思维有新发展,善于思考,求知欲强,创新意识强;自我意识有新的发展,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大大提高,主动性增强,自尊心特别强;人际关系进一步扩大,与他人交往能力提高;富有理想,积极向上,向往真理;等等。 由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未完全成熟特点,决定了其心理发展的消极特点。如滥用充沛的精力与蛮干;对情绪、情感缺乏控制时,易成为情感的奴隶;自我意识强,情绪体验深,在外界的不良影响下,易陶醉于低级情绪;在客观条件未具备时,急于谋求需要的满足,导致失败;在缺乏正确理想指导时,求知欲与敏感性易导致迷信错误的、自以为是的"新知识"或"新思潮"。

3、大学生的内心矛盾

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两面性,而且其各方面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往往易引起各种的冲突与矛盾。主要的内心矛盾有:锁闭性所导致的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强烈求知欲与识别力低的矛盾;情绪与理智之间的矛盾;愿望、幻想与当前现实的矛盾;强烈的性意识与正确处理异性关系之间的矛盾等。 这些矛盾是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正常的矛盾,但怎样化阻力为动力,正确解决内心矛盾,使心理发展更加趋于成熟,也给我们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大学生几个方面的心理特点分析

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需要不断适应几个方面,如学习与创造、人际交流、情感、的人格与生活等,在各个方面上,当代大学生们也具有着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只有了解把握住了这些特点,并加以正确,才能使学生们健康成长。

大学生的学习与创新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在改革开放新的形势下,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里,教师单纯灌输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现时代的要求。大学生们不仅要善于理解书本知识,而且应该善于在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不仅要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创造,而且离开了老师的教导,离开了学校,也要善于学习和创造。 大学生的学习可从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和学习方法三方面进行分析。当代大学生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学习动机也在发生着变化,高级的学习动机逐渐减少,而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及追求较高的物质生活占有很高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同学不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这样导致了学习积极性不高,目的性不强,学习动力不大。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也是当务之急。

由于现在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不断增多,需要自己和安排学习,但一大部分学生自制能力及自我约束力较,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较,时间不能有效的利用,只是忙于应付老师的考试,而不去主动地获取其它许多重要的知识。使学生懂得珍惜时间,懂得自学,懂得主动学习,也是我们需要加强的方面。 大学的学习不同于中学,它需要一定的学习方法,需要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需要理解、归纳记忆,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在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也需要高校教师在这方面加强指导。

就创新而言,当代大学生似乎具有着强烈的创新愿望,有不断提高培养创造力的要求,有增强创新意识的主动性。创造力形成也需要许多条件,如深厚的专业功底、知识广博、实践技能、学会学习、学会思维、良好心理素质、交往能力等。学校及教师提供更好的条件,加强教学改革力度及积极学生进行创新相当重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b19126499425@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